邊關戰事牽動著所有人的心。文武百官不必說,就是京城普通百姓,見了面說話,三句離不了打仗二字。
崔元瀚在內務府當差,訊息也算靈通。不過,宮裡的動靜,還是沈祐馮少君最清楚。
沈祐沉聲道:“邊關戰事不順,也怪不得邊軍。”
然後將自己所知道的,告訴崔元瀚。
崔元瀚義憤填膺,眼裡直往外躥火星:“做出這等禽獸行徑,簡直是一幫畜生。有本事明刀明槍地來戰,裹挾老弱婦孺,算什麼能耐。”
馮少君目中閃過涼意,淡淡道:“這辦法卑劣無恥,卻十分奏效。邊軍連連失利,而且士氣低沉。再這樣下去,離全面潰敗也不遠了。”
崔元瀚倒抽一口涼氣:“有這麼嚴重嗎?”
沈祐無聲嘆氣:“必須要儘快扭轉戰局。不然,對邊軍大為不利。”
“或許,這就是敵軍設下的陷阱,以逸待勞,等著邊軍出城送上門。”馮少君低聲接了話茬。
這也沒辦法。明知是坑,也得往裡跳。
三人對坐著,沉默許久。
崔元瀚心事重重地離去。
馮少君和沈祐心情也有些沉重。沈祐低聲問馮少君:“你對這場戰事記得多少?”
馮少君有些無奈地低語:“原本是兩年以後的事,不知為何提前了。而且,韃靼柔然結盟,也和前世截然不同。”
她的重生,如蝴蝶煽動翅膀,身邊人的命運都在悄然轉變。
從她和沈祐成親的那一刻起,就已完全脫離了前世軌道。這一場邊關大戰,到底結果如何,無人知曉。
馮少君心情有些沉重,沈祐上前,舒展手臂摟住她:“皇上雄才大略,是一代明君。太子殿下親自去邊軍督戰,鼓舞士氣。最終的勝利,必將屬於大齊。”
只不知,這一場大戰要死多少人。
馮少君靠在沈祐的胸膛,無聲嘆息。
……
邊關戰事,牽動著所有人的心。眾人既盼著邊軍有戰報來,又憂心是戰敗不利的訊息。
不管眾人心情如何,邊軍不斷有戰報送來。
韃靼柔然再次攻城,此次驅趕的不是老弱婦孺,而是百姓中身材高大的男子。邊軍將士憤怒之下,分外勇猛,半日間擊退攻城的騎兵。何將軍親自率兵攻出城門,殺敵數百,大大鼓舞振奮了士氣。
接二連三的戰事失利,終於打了一回漂亮的勝仗。文武百官們精神為之一振,人人高興。
慶安帝也舒展眉頭,下聖旨褒獎何將軍,並派欽差去邊軍傳旨。
宮中沉悶的氣氛,也稍稍緩和。
袁皇后的臉上,重新有了笑容,對袁敏說道:“不必太憂心。何將軍驍勇善戰,機智多謀。有他在,邊軍很快就能打大勝仗,將那些韃子都趕回關外去。”
袁敏抿唇一笑:“母后說的是。”
袁敏近來清減了不少。白日操勞宮務教養兒女,忙忙碌碌無暇多想。到了晚上,夜半三更,寂寂無聲之際,就會惦記遠在邊關的丈夫。輾轉反側,難以成眠。
每到白天,她又得精神奕奕地出現在人前。如此度日,不瘦才怪了。
袁皇后看在眼裡疼在心裡,時不時地總要開解兒媳幾句。奈何說著說著,就忍不住憂心兒子幾句:“昀兒在邊軍裡,不知道習不習慣。邊關可比京城冷多了,時常颳風,也沒什麼好吃的。不知道他瘦了沒有。”
袁敏笑著安撫袁皇后:“殿下寫信回來,說在邊關住的是將軍府,府裡的廚子從京城帶去的,廚藝好的很。吃喝沒什麼不適應。”
袁皇后嘆口氣:“他這是報喜不報憂。不想讓我們跟著操心。寫給我的信,那叫一個花團錦簇。不知道的,還以為他是享福去了。真是,一個個都以為我是瓷捏的不成。”
袁敏輕笑連連。
如果說世間哪個女子最好運,非眼前的袁皇后莫屬。
慶安帝對袁皇后不必說,朱昀這個兒子對孃親也是體貼有加。她這個兒媳進門後,撐起了內務瑣事。有什麼煩心瑣事,眾人會很有默契地隱瞞下來,不讓袁皇后操心。
總之,袁皇后生平最大的煩惱,就是兒子離京遠行了。
婆媳兩個說著閒話,話題很快轉到孩子身上。
“棟哥兒還小,又讀書又習武,會不會太辛苦了?”袁皇后最疼長孫,每次總要絮叨幾句。
袁敏輕聲道:“棟哥兒是東宮嫡長孫,人人都看著他。他總得比別的孩童更努力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