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海走後沒多久,福親王就進了東宮。
福親王輩份高,就是慶安帝見了也要喊一聲“王叔”。
朱昀沒料到福親王會來,忙笑著拱手:“叔祖父。”
年近六旬的福親王,身體結實硬朗,頭髮染的烏黑,額上皺紋也沒幾條,看著不過五十左右。
福親王忙笑道:“使不得,臣應該向太子殿下行禮才是。”
君臣有別。在天家,先論身份再論輩分。太子朱昀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就是倨傲些,福親王也只有受著的份。
不過,朱昀自少性情謙和,做了太子之後,對皇室宗親依然客氣有禮,令人如沐春風。也因此,太子寬厚之名遠揚,深得百官擁護愛戴。
福親王沒有兜圈子,很快道明來意:“殿下不日就要啟程,身邊總得有聽候差遣跑腿傳話的。我那個不成器的孫子和外孫,這一回就請殿下也帶上。他們能隨殿下去邊關長長見識,歷練一二,回來也好謀個差事。”
福親王口中的孫子是朱暘,外孫就是名滿京城的紈絝公子丁琅了。
福親王只有寧慧郡主這一個女兒,外孫也只有一個丁琅,平日裡頗為偏愛。在幾年前,還做主讓孫女朱晴嫁給了丁琅。
丁琅軟弱平庸貪花好色,除了一張臉能看,幾乎一無是處。這都二十多歲的人了,文不成武不就。福親王厚著一張老臉張口,想讓外孫跟著太子殿下去一趟邊關,好歹露個臉,順便沾沾光撈些軍功就更好了。
這算不得大事,朱昀沒有猶豫,很快就應下了。
再然後,趙王父子來了。
趙王世子先親熱地喊一聲堂兄,腆著臉說道:“我長這麼大,還沒出過京城。堂兄這回去邊關,也帶上我吧!我跟著堂兄長長見識。”
朱昀連福親王的外孫都應了,堂弟張口,不好不應,心裡卻暗暗想著,得提防著趙王世子一二。
一年多前,就是趙王世子設宴,還令人在酒水中做了手腳。說起來是一樁風流韻事,實則令他吃了暗虧,有苦難言。
朱昀對趙王世子也冷淡了許多。
奈何趙王世子和趙王一樣,沒臉沒皮,時常厚著臉主動湊過來。朱昀也不能將堂弟攆走。想想慶安帝當年做太子的時候,和秦王漢王背地裡互相捅刀子,當面還一口一個兄弟情深哪!
反正要帶人去邊關,朱昀索性又帶了王家兩個表兄弟,還點了幾個宗室子弟隨行。加起來十餘個,皆是出身顯赫的“少年俊傑”。
慶安帝知道後,沒有出聲,算是默許。
身為太子,組建東宮勢力拉攏些臣子,算不得什麼。朱昀也該好生磨練了。
……
兩日後,太子殿下帶著一千太子親衛和十餘個勳貴宗親子弟,隨大軍一同出發。
何將軍治軍嚴格,性情剛硬。當年沈祐做副將隨軍出征的時候,吃過不少苦頭,很快就調整適應。
這些以趙王世子為首的宗親勳貴子弟們,哪裡吃的了行軍之苦。前幾天還一同騎馬隨行,新鮮勁一過,一個個愁眉苦臉地去太子殿下面前發牢騷。
“堂兄,這一天天的騎馬趕路,大傢伙都快累得不行了。”趙王世子苦著臉,肥碩的臉孔上都是汗:“我的兩條腿都被磨破了,血淋淋的,一上馬鞍就疼得鑽心。要不,還是歇一歇吧!”
朱暘和丁琅也在一旁附和:“就是,這何將軍也是,每天只顧行軍,不顧我們死活啊!”
“殿下立刻下令修整,何將軍總不能不聽。”
袁家兩個兒郎和王家兒郎都是自小習武,一聲沒吭忍下了。那些宗室子弟吃不了苦頭,個個唉聲嘆氣地。
朱昀目光一掠,淡淡道:“何將軍是軍中主將,如何行軍都得聽何將軍的。我也不例外。你們幾個吃不了行軍之苦,現在就調轉馬頭回京城吧!”
眾人:“……”
眾人碰了個硬釘子,各自灰頭土臉。再看太子殿下難得板著臉孔,一個個哪裡還敢多嘴。
何將軍知道此事後,心裡頗有些安慰。
太子殿下頗有明君之風。
何將軍在寫給慶安帝的奏摺裡,將此事寫入其中,讚了太子殿下一通。
慶安帝看了奏摺後,目中閃過一絲滿意之色。
朱昀和他年少時性情截然不同。他殺伐果斷性情堅忍,偶爾不免嫌棄兒子手段有些溫軟。現在看來,還是應該多歷練歷練。
楊公公邁步過來,恭聲稟報:“啟稟皇上,幾位尚書大人和兩位閣老在殿外求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