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肯消停,繼續發動手下人上摺子彈劾對方在戰場上拙劣的表現,鬧得朝堂上一片雞飛狗跳,也讓馬士英頭大如鬥。
國戰之後,南京朝堂上人事也發生了不小的變化。
首先,弘光皇帝同意了史可法的辭呈。
史可法這人民族氣節還是有的,個人操守也非常不錯,可惜能力實在有限,實在是不適合呆在內閣首輔的位置上。
下野之後,按說他應該回老家去。可惜他是河南開封人,河南如今還在清軍手裡。沒辦法,只能搬去蘇州買地養老。
如今,大約是效法當初的內閣輔臣劉宇亮,大批從北方南下的官員在南京政治鬥爭失敗,可又回不了家,都寓居在蘇州城裡。上有天堂,下有蘇杭嘛!
隨著史可法的離去,東林黨在朝堂上再沒有半點勢力,弘光和馬士英總算可以大權在握不受人制衡了。
史可法一走,馬士英自然頂了上去。
同時,朱大典也被補進了內閣。
至此,弘光政權的內閣首輔是馬士英,次輔阮大鋮,錢謙益、朱大典、王鐸則是另外三個閣員。
按說,現在弘光已經消滅了所有反動聲音,朝廷上應該萬眾一心才是。可是,內閣中的錢謙益和王鐸卻是怪話連篇,成天和皇帝、馬士英作對,有另外一個東林黨的架勢。
王鐸本是老東林出身,因為實在昏聵,加上又為了自保,以前東林的活動一概不參加,算是同史可法、高弘圖他們劃清界限,因此才在歷次**中保全到現在。
現在朱大典這個大仇人入閣,還將自己擠到排名最末,簡直是是可忍孰不可忍,於是老王爺不知道是犯了什麼糊塗,竟然開始聯絡起以前的門生故舊和同窗同年門,開始同馬士英作對,大有清流領袖的意思。
而錢謙益覺得這場國戰真說起功勞來,自己應該排在第一才對。沒有自己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