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元手下的傅山和黃佑有才吧,最後也只是一個舉人。如周仲英這種人,索性只是個秀才,一輩子和舉人無緣。
實際上,明朝倒在這條路上的名人實在太多了。遠的有唐伯虎、徐文長,近的有顧炎武、黃宗曦、王夫之,這些在文化史、思想史、文學史上的一代宗師都僅僅是個舉人,甚至只是國子監監生。
不能做官,沒有生計,自然對朝廷滿腹怨言,呼嘯而聚,操弄輿論,議論朝政,指桑罵槐,搞得人心動盪,成為不安定因素,頗有後世公知的味道。
後來,無論是李自成攻佔北方,還是滿清入關,在北方諸省建立政權,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招納這些失意文人為官。這樣做有幾個好處,一是有了這些人在手,可以多多少少安撫所謂計程車心,為自己獲取一定的好名聲;二,這些人多半是當地社會的中堅力量,起用他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穩定地方,鞏固自己的政權;三,還是那句話,馬上得天下不能馬上治天下,各地衙門確實需要知識分子管理地方政務,做這種事他們內行。在幾百年後的二十實際中葉,一個新生政權建立,剛開始的時候也用武人治天下,結果搞成一團亂麻。知道新政權的教育系統所培養出的新一代人才成長起來,國家才逐漸走上正軌。
孫元心中雖然非常反感東林、復社和書生們,但也不得不承認,在現在的歷史條件下,你要想在東北亞大陸立足,必須依靠中小地主階級和失意文人。
“我他媽就是個軍閥,而不是革命家。推翻一箇舊社會從頭建設一個新的世界?對不起,沒那個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