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嗒”
楊小千合上了書,自汪祝二人進門以來第一次正眼看了祝達一次,而後開口對著空氣說了一聲:“搬張椅子過來。”
(未完待續。。)
第四章 安置方案
兩個多月前震驚世界的遠江會戰之後,當局迅速動作,最大程度壓制訊息,各國政府達成了一個微妙的默契,暫時沒有對外透露覺醒者的存在,在做好充足準備之前,貿然將這一震撼性訊息洩露出去很可能產生諸多潛在不穩定因素,而現在世界人民最需要的就是穩定。
維穩最難的是兩件事,一是與覺醒者集團的磋商談判,這一問題倒是與江北省政府無關,他們還不夠級別來處理這種層次的問題。但另一個問題就是中央丟給江北省的大包袱:遠江災區重建工作和近三十萬倖存者的安置工作。
那可都是生化病毒重災區中的倖存者,不可能放任他們離開遠江。
不僅中央政府不允許,江北省政府不允許,就連原對屍總指的高層也不允許這種情況的發生。
就算沒有人攜帶t原體t病毒外出造成二次病毒外洩並感染更多區域,也很有可能會有偽裝成人類的高等變異體企圖逃離遠江。這樣的變異體,放走一個都是後患無窮,在全面徹底地進行消毒檢疫之前,遠江城外的鋼鐵壁壘決不會輕易開啟。
既然不能把人放出來,那在這觀察期總得給暫時留守遠江境內的二三十萬同胞一個合適的居住環境吧?沒有像樣的過渡性居住,只靠帳篷和軍營可解決不了二三十萬人的收容安置。這些過渡性的臨時住房必須能使居住環境恢復正常水準,做飯、洗衣、社交、工作、上學和娛樂這些方面都要顧及到,談何容易?
為此,中央緊急抽調曾參與08年汶川大地震營救及災後重建工作的幹部和部隊,協同江北省政府負責此事。
在遠江邊界,鋼鐵壁壘以內,上萬名人民保衛軍利用外界運輸過來的材料,迅速搭建起簡易的臨時住房,等到地面部隊初步清掃城區內殘留的喪屍及變異體後,又有更多的建築施工隊陸續趕來,用帶來的材料和損毀房屋的建材大規模搭建居住地。
倖存的遠江民眾則留在這些居住地內,等待專門的醫療團隊、衛生檢疫員、心理評估員對其進行身心全面診斷,而後還要面臨遠救會調查小組,和省政府評估小組的雙重檢查,只有那些心理生理完全健康且沒有任何遺留問題的的人,才能拿到簽證,離開遠江。
可這樣的人能有多少呢?別說十分之一,百分之一都不到。地獄裡過活了大半年,有幾個沒心沒肺的能跟以前一樣,沒有半點心理問題?那些天生冷血的,要麼早就死在258師和遠救會的審判下,要麼他也帶著滿身的遺留問題,根本不可能透過調查組的審查。
在這一點,江北省省委班子不得不承認,遠救會作為一個民間組織,在這個問題上對政府助益極多,其行事效率之高,與群眾關係之密切,在民眾心中威信之高,前所未聞見所未見,足以讓絕大部分幹部汗顏。
在遠救會的配合下,先期維穩工作總算沒出岔子,但這不是長久之計,因為二三十萬已經足夠組成一個小城市,而一個封閉在鋼鐵壁壘內,與外界沒有正常互動的城市,拖久了是會出大問題的。於是遠江倖存民眾的遷移安置問題再次提上省政府議事日程。
祝達此行,就是帶著相關任務來的。先前祝達還不理解為什麼組織上把這個擔子安排給自己,明明自己沒有什麼政治資源,在市委省委也沒有很好的人緣,怎麼就把這麼個美差交到了自己手裡,現在他明白了,這是拿他當馬前卒去試探呢。
如果眼前這位少年,就是傳聞中的遠救會會長,他祝達引以為傲的區委書記身份跟人家比起來,簡直是米粒之光與皓月爭輝,根本不是一個檔次。
汪書記怎麼會想到讓自己去跟這位楊會長接觸呢?很簡單嘛,祝達一想就明白,這就是把他祝達當車前卒,試探一步,情況不對隨時拋掉換人嘛。
想到這一點,祝達兩股戰戰,他知道自己必須絞盡腦汁使出渾身解數去把工作做好,說服這位楊會長,否則他的政治生命就到此結束了。
於是乎,祝達擺出了汪幹明無法理解的低姿態,連楊小千令人搬來的椅子都不敢坐,在楊小千威嚴目光壓迫下,才彎曲膝蓋坐在椅子上,但不敢坐實,大半邊屁股都露在外面,就沾著點椅邊坐著繼續彙報。
“那麼綜合我剛才向您彙報的幾點情況,可以想象的到安置工作有多困難,省內各市都不願意接招,踢起了皮球。您看這遠江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