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不發行。
這就跟張榜告知全城一樣,只不過要略微晚一些,所以安忠直他們也都沒反對,就是造紙坊的工人要累一點了,好在現在許多字已經都雕刻好了,只需要把日報上需要的字列出來印刷就可以,另外,速度也要更快,所以發行日報這件事情,其實在間接的推動造紙術和印刷業。
除此之外,報紙的發行,帶來了一系列的連鎖反映,比如望海城許多庶民的家外多了一件新鮮的物事,那就是報箱,用木箱製成的,由各家自制。以便於軍士們把望海日報放置於報箱之中,除了報箱外,望海城率先為各家各戶增添了門牌號,而且門牌號也開始編入望海城的戶籍當中。
以前可是沒有門牌號這一說的,如果是住在村裡,一般會說什麼村什麼姓氏。比如說大山村的王家,只會這麼說,現在有了門牌號,望海人得慢慢習慣記住門牌號,這樣可以方便以後寄信寫信,另外,因為門牌號和路都是在連在一起的,要找陌生人也比較容易一些。
門牌號很快流行了起來,而把門牌號登入戶籍後。對於戶籍的管理又輕鬆了許多,可惜這個時代還造不出身份證,也沒有電腦,否則會更容易。
這顯然又是一件很繁瑣的事情,林北就是動動嘴皮子,說說他的構想,而安忠直他們每天累得腰痠背疼,有鑑於他們的辛苦。林北每日讓夥工做好吃的稿勞他們。
一件件的事情被規劃好,然後議定。透過望海日報傳遞給望海人知曉,每一個望海人相當於也間接的參與了這種政權才能制定的大事,原本愚昧的望海人民智漸開,走到路上,如果聽到望海人談起月例,談起律法。談起賦稅,別太吃驚,因為這次算是全民議政,每一個望海人都經過洗禮和昇華,他們在飛快的進步。所謂的愚民,是當官的說什麼他們便是什麼,而望海人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