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部分(1 / 4)

小說:牧野流星 作者:莫再講

店主人道:“客官請早安歇。”楊華待他離開之後,掩上房門,自言自語道:“窗子也是破的,雖然沒有蚊,冷風颳來,也是難受。好在我自己帶有蚊帳。”

他把金碧漪那床輕紗帳掛了起來,又自言自語道:“這是天蠶絲織成的帳,這樣好的寶貝卻有人隨手拋掉,好在我撿起來。”

這些話當然是想說給金碧漪聽的,用傳音入密的內功把聲音傳送出去,聲音雖然不大,料想附近幾間房間,裡面倘若有客人的話,應該都聽得見。

過了半個時辰,仍是毫無動靜。楊華好生失望,暗自想道:“恐怕是我的一廂情願了,天下哪有這樣的巧事,金碧漪也會剛好在這小客棧裡?天下白馬多得很,那匹白馬,也未必就是他的座騎。”

楊華雖然心裡在想:“天下哪有這樣的巧事?”但卻止不住在思念金碧漪。只聽得卜卜的更夫打更聲,已是三更時分了。楊華毫無睡意,拔掉皮袋的木塞,喝了一口葡萄酒,獨對青燈,朗誦一首唐詩。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記憶體知已,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這是初唐四傑之一的少年才子王勃寫給他一位姓杜的朋友的詩。原題為《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少府是唐代縣尉的通稱。“之任”即“上任”。“蜀川”泛指蜀地。

詩人是在長安給朋友送行的。“城闕輔三秦”,意思是長安城官闊峻峨,險要“三秦”從四面衛護著它。“三秦”相當於現在陝西省中部和北部一帶地方。“五津”指白華津、萬望津、江首津、涉頭津、江南津,都是四川省長江上的津口,這裡用來代表“杜少府”要去的“蜀川”。“城闕輔三秦”點出送別的地點,“風煙望五津”點出行人要去的地方。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這兩句承上而來,是詩人安慰他的朋友,意思是說:“你為了做官的原故,遠去蜀川,我也,是為了做官來到長安,同屬宦遊,之身,遠離鄉土作客他方的感觸,彼此都是一樣的。”

轉入五、六兩句,詩人進一步申明目己的看法:“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令。。”意思是說:“朋友分手,固然不免黯然神傷,但想到自己仍然有個知己,即使分隔在天涯海角,也是和近鄰一樣。”於是在結尾兩句,詩人奉勸他的朋友:“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在臨別的時候,可不必作小兒女態,哭得羅巾盡溼啊。

這首詩表達真摯的友情,堪稱千古絕唱。楊華與金碧漪都是“俠義道”,可以比擬王勃之與“杜少府”同為“宦遊人”。他們為了行俠仗義而在江湖上離合無端,這境界可比“宦遊人”的離合又更高。至於“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令!”的感情,則是和主人完全一樣。

楊華重複唸了兩遍“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心裡想道:“碧漪不知身在何方,要是今晚他能與我共此燈燭光,那才真是好呢。”心念未已,忽聽得鄰房有人哼了一聲。

正文 第十五回 酒後未消豪俠氣 燈前方識女兒情

一個蒼老的聲音道:“討厭,三更半夜還在哼些什麼,你不睡別人要睡!”楊華這才知道鄰房有人,但可惜不是金碧漪而是一個老者。

楊華嚇得不敢作聲,連忙上床睡覺。心裡想道:“另一個客人不知是誰,但想來恐怕不是金碧漪了。”要知他念這一首詩,固然是在發洩自己心中的情感,但未始不也是存著一個希望。希望在這客棧裡的另外兩個人,其中一個是金碧漪,誰知金碧漪沒有出現,卻惹來了鄰房老者的討厭。

“碧漪假如在這裡的話,他早就應該認出我的聲音了。將心比心,我想見他,難道他就不想見我?”楊華希望破滅,想起自己的“稚氣”,不由得心中苦笑。

輕紗帳覆蓋之下,隱隱好似聞得醉人的幽香,楊華翻來覆去,睡不著覺。忽聽得隔房鼾聲大起,楊華不禁有點感到詫異:“老年人聽說是不容易熟睡的,他剛才還在罵我,怎的才過一會兒他就鼻息如雷?”

幽香縷縷,中人如酒,這香氣可不是幻覺,而是真的了。楊華昏昏欲睡,驀地心頭一醒:“不對,紗帳怎會發出異香?恐怕是迷香吧?”當下連忙暗運玄功,以防中毒。過了一會,香氣漸淡,嗅到的似乎確是紗帳中留下來的極淡極淡的脂粉氣味了。

楊華疑真疑幻,披衣而起,坐在窗前,窗外一勾殘月,已過中天,唯聞蟲聲卿卿。

他正在猶疑不決,要不要出去查察一番,查察是不是有夜行人偷入這間客棧。忽聽得有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