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的境界,但把剛柔同寓一招之內,卻是任何劍派所沒有的。
這姓劉的大內衛士慣經陣仗,雖感詫異,卻不慌忙,心裡想道:“開首十數招,我不求有功,但求無過,這小子劍法縱然詭異,諒也難奈我何。待摸熟他的路數,那時再下殺手不遲。”當下連劈三刀,都是法度謹嚴的刀法。楊華自從妙悟無名劍法之後,武學的造詣識見,已是足以和當世頂尖兒的名家匹敵,一交手就留心對方的破綻,但這姓劉的刀法宛似鐵鎖橫江,千軍列陣,縱然可以找到一些微細的破綻,也是不容易突破。
楊華指東打西,指南打北,兔起鶻落和對方拆了數招,一劍平刺過去。這一劍似是毫無章法,刺向那姓劉的胸膛,陡然間劍勢一轉,竟在對方三個人誰也意想不到的情形之下,閃電般的倏地就刺到那姓葉的衛士右肩。
這是“各個擊破”戰術,楊華情知對方三人必會聯手對付自己,心裡想道:“我先把他的左右手削掉,回頭再對付他。”這一劍看似毫無章法可尋,其實卻是把盂家的快刀刀法和無名劍法融會貫通,變化出來的。
楊華只道在自己閃電般的快劍一斫之下,這姓葉的不死也得受傷,哪知道姓葉的武功亦是非同小可,在間不容髮之際,不但能夠閃開,而且還能反擊。他一掌斜劈,一掌虛抓,雖是虛抓,掌勢已是把楊華上身的七處大穴,籠罩在他的擒拿手法之下,楊華劍尖給他掌力震歪,只好回劍防身。一招“玉帶圍腰”,劍光四面盪開。那姓葉的衛土亦不禁心頭一凜,不敢欺身進逼。
那姓葉的哼了一聲說道:“你這小子真是大膽妄為,我本來不想以大欺小,以眾凌寡。但這是你自己挑起的火頭,可怪不得我了!”楊華背腹受敵,在刀掌夾攻之下,雖然未露敗象,卻也更難施展各個擊破的打法了。要知對方兩個都是高手,他們的刃法掌法之中,縱然有些微細的破綻,但在兩人彼此呼應之下,這些微細的破綻也就不成為破綻。楊華必須左右兼顧,如何還能覓隙尋縫?
原來這兩個衛土都是大有來頭的人物,大內衛土有五千多人,他們是名列“八名大內高手”之中的。
那“劉大哥”名叫劉挺之,是“五虎斷門刀”掌門人勞超伯的師弟,“五虎斷門刀”攻守兼備,以法度嚴謹見長,即使碰上比自己更強的對手,就是不易落敗,劉挺之是本門第一高手,本領還在掌門師兄之上。
那姓葉的衛士名叫葉谷渾,本是關東馬賊,以大摔碑手橫行江湖,平生罕遇敵手。他的掌力端的有開碑裂石之能,而且精於七十二把大擒拿手法。
這兩個人的真實本領都足以和楊華抗衡,兩人聯手,當然是在楊華之上。不過楊華的劍術神妙莫測,他們連一點來歷都瞧不出。葉谷渾心裡想道:“這小子的劍法又像青城,又像峨嵋,又像少林,又像武當,不知是哪一派的劍法?天下競有這樣的劍法,真是古怪!”他心裡有所顧忌,不覺也和劉挺之有了同樣的想法:“在開首數十招之內,我不求有功,但求無過。且待摸熟他的路數再下殺手!”
鄧中艾看見劉、葉二人抵敵楊華的劍法,膽氣大壯,說道:“兩位大哥,我和這小賊在小金川結有一段樑子,小弟並非想與你們爭功,而是這段樑子非得報復不可!”這番話當然是說給楊華聽的,為自已以眾凌寡找個藉口。
楊華冷笑道:“再多幾個又有何妨,你把小金川的那些甚麼五官、四道、四僧找來更好。嘿嘿,以多欺寡這已經是你們的的絕技了。上就上吧,何必還找藉口?”
鄧中艾喝道:“好小子,死到臨頭,還敢猖狂!”雙筆一分,左點“期門穴”,右點“百會穴”。他是點穴的大高手,又自恃對楊華的劍法比較熟悉,見楊華正在化解劉挺之的刀法,於是一上來便施殺手。
楊華劍鋒倏轉,後發先至,迫使鄧中艾收回攻勢。接著一招似是而非的“疊翠浮青”刺出,這“疊翠浮青”是嵩山劍法的名招,以空靈飄忽見長。
鄧中艾曾經領教過楊華這一招似是而非的嵩山劍法,上次他在小金川和楊華交手,就是在楊華這一招自創的“疊翠浮青”之下吃了虧的。此時他見楊畢依樣葫蘆的又把這招劍法施展出來,不禁心頭火起,冷笑說道:“你用似是而非的嵩山劍法擾人耳目,以為鄧某還會上你的當麼?嘿嘿,你也真是黔驢技窮了!”說話之間,雙筆已是使出一招“夜叉探海”,搶前一步,封住楊華的劍勢。
這一招應著,乃是他上次吃過了虧之後,用了許多心思想出來的,只道自己是有備而戰,楊華這一次非得倒過來吃他的虧不可。哪知楊華唰的一劍,突然從他意想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