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倆口相繼大病一場卻是有目共睹的。現在事情已經過去三年多了,傷口似乎已經癒合了許多,羅書記常安慰老伴說:“只要兒子還活著,便還有希望。死緩一般死不了人,表現好一點就無期,過個十年八載的再活動活動,人就能出來。”老伴還是想不開,老說不知道自己是不是還能等得了十年八年,“再說,現在你還是這市裡的一把手都救不了兒子,十年八年之後退休了,那會兒更沒法子了。”羅書記知道女人心氣兒窄,所以也不跟老伴爭辯,何況老伴說的也並非全無道理。後來有一天,老伴上街買菜經過一家幼兒園,痴痴呆呆在門口呆了一個多小時,回來後便長吁短嘆說兒子如果在家這會兒也差不多能給我們生個孫子了。這個念頭一生出來便再也趕不走了,老太太沒事就在羅書記耳邊嘮叨,羅書記開始還勸慰老伴,到後來聽得多了,連他自己都沉迷到對孫子的渴望中了。最後,老伴說:“兒子如果這輩子出不來,我們就斷子絕孫了。我們前輩子到底造了什麼孽,要讓我們遭這種報應呢。”羅書記聽這話後脊發涼,便知道已經不能再等了。
這天,羅書記說:“我們給兒子找媳婦,其實主要是為了想抱孫子。羅成哪天出來我們現在也說不清楚,所以,我們也不要求兒媳婦能等到羅成出來。孩子生下來後,如果兒媳婦要離婚,我們不會反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