咒”。於是道學成為官方意識形態,那些無權無勢無財無力的老百姓最終擔負起了美德傳承的責任,被剝削得心甘情願;而有權有勢有財有力的,則貓在芸芸眾生之上,該幹啥幹啥。
很多倫理規則的命運都和道學的命運一樣,經歷瞭如此弔詭。例如老子“無為”、孔子“正名”“三畏”、墨子“兼愛”“非攻”、董仲舒“天人合類”等本來都有其針對性的意義,迫使身居高位者反思自己的行為的,與當時識字水平很低的平民有什麼關係呢?精英意識濃厚的古代知識分子不可能不知道政治的重心所在。這也是孔子、二程、朱熹諸人生前坎坷,死後享有盛名的原因。因為弔詭只有在他們死後才好公然完成。
同期於中國東漢末,古羅馬有一位叫馬可·奧勒留(121—180)的皇帝,沉迷於斯多葛派學說。他雖然不能挽救已呈敗象的羅馬帝國,但他留下了一部不朽的書——《沉思錄》。《沉思錄》,不同於《論語》,也遠不同於《貞觀政要》,是一個身居高位者自己和自己的對話,在內容上像斯多葛學說一樣,主要可以歸之於倫理學,探討什麼是善,我們應該過怎樣的生活。
近來網上熱議《沉思錄》,因為###總理說:“這本書天天放在我的床頭,我可能讀了有100遍,天天都在讀。”也許熱議的原因是大家藉此窺得高層領導人所讀所想,對照一些身邊事不能不感慨良多。但,就學理而言,筆者認為,這是弔詭的倫理學的一次復位,該是自然而然,當然也是值得期許的事,就像很多成功人士開始讀《論語》一樣。
畢竟曾幾何時,很多身居要位者的枕邊是《厚黑學》、《三十六計》之類的秘籍,或者屬於做秀以垂範屬下的《細節決定一切》、《沒有任何藉口》之類的口號書。此長彼消,《沉思錄》和《論語》,終究屬於經典,屬於正大的書。
據聞,《沉思錄》也是美國前總統克林頓的枕邊書,中美高層枕邊放著同一本書!一本修身平天下的書!這種巧合,我理解為一個好的徵象:如果有其位者競求其德——“使你直立,否則就被扶直”,那對於老百姓來說將是怎樣的福音呢?其實,一個社會底層的人,很少機會造福四方,即使為害也極有限。凡成就大善大惡者,勢必要有一定的權位或者錢財為依託。身居要位者一個示意、一個批條可以改變千萬人的命運。為政者可不慎耶?讓弔詭的倫理學復歸其初衷,鼓勵有位者存一念之善的孔子、奧勒留、朱熹等,造福今人多矣。
筆者認為還特別要強調的是《沉思錄》中所謂:“善惡只存在於積極的行動之中,而不是存在於感官印象裡。”
。。
書評四:倫理學的弔詭與復位(2)
中國現代最精於道學的馬一浮和蒙文通先生對道學有一個評價:這不是書本上寫寫,口頭上說說的高深理論,而是要在實踐中才得以悟解的真知。我想這對於評價倫理學、評價《論語》、評價《沉思錄》同樣有效。未得實踐的“知”,並不是真知。
書評五:沉思讓靈魂如此美麗
——評《沉思錄》
文/李偉長
公元121年,那是離現在無比遙遠的一段歲月。那一年在中國,造紙巨匠蔡倫自盡而亡。那一年在西方古羅馬,一個卓越的羅馬帝王哲學家,來到了世上,他就是馬可·奧勒留·安東尼(121—180)。他的偉大也許不在於他的戰功,不在於他的勵精圖治,而在於他留給後人的一本書,一本他寫給自己的書,一本2000餘年後的今天讀來依然震撼人心的書:《沉思錄》。
奧勒留作為曾經盛極一時的羅馬帝國的最後一個皇帝,他的一生過得並不順心,在位二十餘年的時間內,國內戰亂不斷、災難頻繁,他大部分的時間都在軍營度過。昔日輝煌的羅馬帝國內憂外患,如染上了慢性病的病人漸臨風燭殘年,經濟、政治狀況日漸衰落,致使羅馬人口銳減,民不聊生。大廈將傾,任他奧勒留有千般本事,夙興夜寐地工作,也無法阻擋古羅馬帝國的頹勢,只能眼睜睜看著古羅馬轟然倒下,也許正是常年征戰的經歷使他以斯多葛派哲學的眼光開始思索生命、拷問自己的靈魂,與自己對話。
這是一本用靈魂寫成的書。人可以透過雙眼看世界,但是有個死角就是自己,所以看清自己、與自己對話從來就不是用眼睛能夠做到的,唯有用心靈去審視過去,去反省過往。而反省自己,與自己對話從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絕對真誠、平和的心態,需要超凡、決絕的勇氣。在這本《沉思錄》裡,作者好似一個異常嚴峻而又平和的人站在鏡子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