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4 / 5)

小說:碧血劍 作者:生在秋天

的供桌上擺了十多

個人頭。聽這些人的稟報,人頭中有一個是當朝姓高的御史,

他是魏忠賢的黨羽,曾誣奏袁崇煥通敵賣國,眾人對他憤恨

尤深。

各人稟告完畢,孫仲壽說道:“小奸誅了不少,大仇卻尚

未得報,韃子皇太極和昏君崇禎仍然在位。如何為大元帥報

仇雪恨,各位有甚麼高見?”一個矮子站了起來。說道:“孫

相公!”孫仲壽道:“趙參將有甚麼話請說。”那矮子說道:

“依我說……”

剛說了三個字,門外一名漢子匆匆進來稟道:“李闖將軍

派了人來求見。”眾人一聽,都轟叫起來。孫仲壽道:“趙參

將,咱們先迎接闖軍的使者。”趙參將道:“對。”首先搶了出

去,眾人都站起身來。

大門開處,兩條大漢手執火把,往旁邊一站,走進三個

人來。楊鵬舉已久聞李闖的名頭。知他名叫李自成,這幾年

來殺官造反,威勢極大,倒要看看他部下是何等英雄人物。

只見當先一人四十多歲年紀,滿臉麻皮,頭髮蓬鬆,身

上穿一套粗布衫褲,膝蓋手肘處都已擦壞,到處打滿了補釘,

腳下赤足;穿一雙草鞋,腿上滿是泥汙,純是個莊稼漢模樣。

他身後跟著兩人,一個三十多歲,面板白淨;另一個廿多歲,

身材魁梧,面容黝黑,也是農夫模樣。這三人看上去忠厚老

實,怎麼他們竟是橫行秦晉的“流寇”。

當先那人走進大殿,先不說話,往神像前一站。那白臉

漢子從背後包袱中取出香燭,在神像前點上,三人拜倒在地,

磕起頭來。那小牧童在供桌前跪下磕頭還禮。

三人拜畢,臉有麻子的漢子朗聲說道:“我們李將軍知道

袁督師在關外打韃子,立了大功,心裡很是佩服。後來袁督

師被皇帝冤枉害死,天下老百姓都氣憤得很。李將軍派我們

來代他向督師的神位磕頭。現今官逼民反,我們為了要吃飯,

只好抗糧殺官。求袁大元帥英魂保佑,我們打到北京,捉住

皇帝奸臣,一個個殺了,給大元帥和天下的老百姓報仇。”說

完又拜了幾拜。

眾人見李自成的使者尊重他們督師,都心存好感,聽了

他這番話,雖然語氣粗陋,卻是至誠之言。

孫仲壽上前作揖,說道:“多謝,多謝。請教高姓大名。”

那漢子說道:“我叫劉芳亮。李將軍得知今日是袁大元帥忌辰,

因此派我前來在靈前拜祭,並和各位相見。”孫仲壽道:“多

承李將軍厚意盛情,在下姓孫名仲壽。”那白淨面皮的人道:

“啊,你是孫祖壽將軍的弟弟。孫將軍和韃子拚命而死,我們

一向是很敬仰的。”

孫祖壽是抗清大將,在邊關多立功勳,於清兵入侵時隨

袁崇煥捍衛京師。袁崇煥下獄後,孫祖壽憤而出戰,在北京

永定門外和大將滿桂同時戰死,名揚天下。孫仲壽文武全才,

向為兄長的左右手,在此役中力戰得脫,憤恨崇禎冤殺忠臣,

和袁崇煥的舊部散在江湖,撫育幼主,密謀復仇。他精明多

智,隱為袁黨的首領。

孫祖壽慷慨重義,忠勇廉潔,《明史》上記載了兩個故事:

孫祖壽鎮守固關抗清時,出戰受傷,瀕於不起。他妻子

張氏割下手臂上的肉,煮了湯給他喝,同時絕食七日七夜,祈

禱上天,願以身代。後來孫祖壽痊癒而張氏卻死了。孫祖壽

感念妻恩,終身不近婦人。

他身為大將時,有一名部將路過他昌平故鄉,送了五百

兩銀子到他家裡。在當時原是十分尋常之事,但他兒子堅決

不受。後來他兒子來到軍中,他大為嘉獎,請兒子喝酒,說:

“不受贈金,深得我心。倘苦你受了,這一次非軍法從事不可。”

《明史》稱讚他“其秉義執節如此。”

孫仲壽為人處事頗有兄風,是以為眾所欽佩。

注:明成祖應浡泥國蘇丹之請,封其山為“長寧鎮

國山”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