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己這話,卻不是我說的,《論語?衛靈公》中有‘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文子?上德》中也有‘怨人不如自怨,求諸人不如求諸己’之語,先賢們的智理名言,我等效仿,想來一定不會有錯。再就是從前聽說過一個求人不如求己的小故事……”
沈青瑄來了興致:“什麼故事?說來聽聽?”
楚亦凡飛了他一眼:您多大啊?一聽說故事你就來勁?
沈青瑄不以為忤,還是那樣大大咧咧的笑的十分真誠。楚亦凡便道:“從前有位佛家弟子在屋簷下躲雨,看見觀世音菩薩撐著傘走過,說:‘菩薩,普渡一下眾生吧,帶我一程如何?’觀世音菩薩說:‘我在雨裡,你在屋簷下,而簷下無雨,你無須我渡啊。’這個人立刻跳出屋簷下,站在雨中:‘現在我也在雨中,該救我了吧?’觀世音菩薩說:‘你在雨中,我也在雨中,我不被淋雨,是因為我有傘,你被雨淋是因為沒有傘。所以不是我渡自己,是傘渡我。你要想得渡,請找傘去!’說完就走了。第二天,這人又遇到了難事,便去廟裡求菩薩,走進廟裡,才發現廟裡的觀音菩薩像前也有一個人在禮拜,那個人長得和觀世音菩薩一模一樣,絲毫不差。這個人很驚訝:‘你真是觀世音菩薩嗎?’那個人說:‘我就是。’這個人又問:‘那你為什麼還自己拜自己?’觀音菩薩笑道:‘我也遇到了難事,但我知道,求人不如求己啊!’”
沈青瑄率先哈哈大笑,指著楚亦凡道:“你就編吧,虧你編得出來,竟把菩薩都編排進去了。”
沈青瀾沒笑,難得的替楚亦凡說了一句:“雖是信口編排,勝在道理卻是對的。禪宗裡亦有一個類似的故事,佛印禪師與東坡同遊靈隱寺,來到觀音像前,佛印禪師合掌禮拜。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