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父皇不喜過分推崇佛家,東宮裡未曾有修佛的大師。”
寧寧在心裡嘆了口氣,想太子這模樣簡直是天生有佛性,要是條件允許,他簡直可以做另一個釋迦摩尼,不過,條件不允許嘛。
寧寧只好和他說:“父皇最近過分偏愛翠羽宮,這可不是好事。母后身體不好,我們不要讓母后過分操心才好。”
太子當然明白妹妹這話是什麼意思,他還以為是皇后在寧寧跟前有說什麼話,他像是上心了,又像是不上心,倒是被寧寧這板著臉一副教訓人的模樣逗得笑了,說道:“好,本宮都聽公主殿下的。”
寧寧又無奈又好氣,伸手去擰太子的臉頰,發現太子瘦得沒肉可擰,不由又心疼起他來。
宮裡的團圓宴是很盛大的,這次照樣是在綠濤閣裡辦。
楊貴妃所出的七皇子已經有十歲了,他已經不再如往常一般坐在楊貴妃的身邊,而是坐在了太子的下手位,這個位置安排,似乎也有些深意,因為太子的下手位,一向是坐五皇子顧世景的。
在用完了團圓宴之後,皇帝便興高采烈地要享受兒孫繞膝之樂。
於是兒女和孫子孫女們都圍在他的身邊,不過因皇帝一向嚴格嚴肅,威嚴十足,大家都怕他,所以都很拘謹,並不敢隨意說話。
皇帝卻並沒有發現大家的拘謹一般,依然讓眾人陪在他身邊,他開始一個個地詢問問題,算是考察,大家便也恭恭敬敬地回答。
寧寧作為小女兒,本來是最受皇帝喜歡的,但自從出了東宮的事情,他就對小女兒也稍稍疏遠了一般,這次並不把寧寧抱在懷裡,只讓她坐在了一邊。
他很快就問到了七皇子的頭上,說:“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你談談其意。”
本朝太/祖皇帝不算起於草莽,但他最初也只是一箇中級軍官,所以接他班的啟元帝也不是什麼博學皇帝,他早年一直在征戰,估計沒什麼時間讀太多經史,所以到他兒子這一代,他就請了好老師教導他們,要求他們是治世之才。
寧寧想,太子的思想那麼超脫,說不定就是讀書讀傻了。
除夕夜,本來應該是喝酒賭牌的日子,大家卻要苦逼地接受皇帝老爹的學業考察,此時這些人都是各有心思,有心想好好表現的,心情應該還不錯,平時就不好好學習的,就會夠嗆。
大皇子已經被封秦王,而且兒子都能打醬油了,被皇帝考察還要捱罵,所以臉色就一直不好。
太子是個學霸,回答皇帝的問題,雖然答得沒有錯處,還是被皇帝呵斥了兩句。
五皇子回答得規規矩矩,皇帝也不滿意,但是沒有罵他,只是搖頭不語。
這時候問到七皇子仁政的問題,只要有腦子的人,心裡估計都要咯噔一下子。
畢竟這是應該問太子的問題,用來問七皇子,實在是過了。
而七皇子雖然小小年紀,卻是淡定從容,說道:“回父皇,此句出自《論語為政》,是要為政以德,用政令來治理百姓,用刑法來整頓,百姓求能免於犯罪受罰,卻沒有廉恥之心;用道德來治理,用禮制去教化百姓,百姓就會有羞恥之心,而且知道歸服。可見道德教化比嚴刑厲法要高明。”
皇帝便又問要如何做到用道德去教化,七皇子便開始說要開學校,要任用德高望重的賢能,諸如此類,皇帝便表揚了他。
皇帝對七皇子的偏寵是這樣明顯,只要不是瞎子,便都該能看出來了。
皇帝對女兒們的要求倒是不高,隨意問了懷仁公主和寧安公主兩句,就到小公主寧寧了。
寧寧坐在一邊,對看過來的皇帝落落大方地笑著行禮,“父皇!”
皇帝便也對她笑了,說道:“到父皇身邊來。”
懷仁公主和寧安公主都長得不差,畢竟身在皇宮,吃得好養得好,即使基因不好,也不會醜,更何況她們倆都有漂亮的生母,所以都是如花少女,不過和小公主比起來,便總讓人覺得差了一大截。
漂亮小女孩兒總是惹人喜愛的,更何況這還是自己的小女兒,所以皇帝即使想疏遠慈元宮,此時還是把小女兒抱在了懷裡,他問她:“老師近來教了什麼?”
寧寧知道皇帝無非是問學了什麼,累不累,又說朕的女兒不愁嫁,不用太辛苦,前面兩個公主便是這種問答模式,不過寧寧卻不想放過皇帝,奶聲奶氣裝乖又高興地想賣弄地說道:“老師教了父皇剛才問七哥哥的句子。我會背呢,之前回答老師問題,還受讚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