僕已經致仕了,但是他的關係網還是在的,並且他還有一個兒子在京城當著四品大員,他說讓他頭上烏紗不保,並不是在說大話。
縣令因此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正在怒吼那群捕快,責令他們在三日之內必須得把古太僕的孫子找到,不然每個人二十大板伺候。
見看守佈告的衙役帶著良笙進來,不禁又驚又喜,連忙問道:“這個人知道人販子的下落嗎?”
衙役搖了搖頭:“不知道,但是他想試一試,看能不能抓到人販子。”
縣令本來想發火,可轉念一想,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
萬一這個人真有什麼辦法抓到人販子呢?死馬當作活馬醫,且試試看吧。
他一拍手中的驚堂木,對良笙道:“本官可以給你這個機會,但是醜話說在前頭,你如果找不到人販子是要挨板子的。”
似錦他這麼說,心裡有些不痛快。
懟道:“如果我相公找到了人販子,並且解救了被拐賣的小孩,這個賞銀是多少,是按照500兩算還是按照800兩算?”
圍觀百姓起鬨道:“當然按照800兩算,佈告上寫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提供人販子的下落是500兩銀子,抓到了人販子,並且找到了小孩,是800兩銀子。”
縣令並不在乎賞銀的多少,他只希望儘快找回古太僕的孫子,以免烏紗不保。
當場承諾,如果良笙抓住人販子,並且找回了小孩,賞銀800兩,立字為據。
良笙這才問縣令古太僕孫子的個人情況,是什麼時候不見的,在哪裡不見的。
縣令喚過武捕頭:“這個案子武捕頭最熟悉,讓他告訴你。”
又吩咐武捕頭:“你協助這位夏爺辦案。”
站在縣令身邊的馬縣尉認得良笙,是和他妻弟搶滷菜生意的那個婦人的相公。
有心想阻攔,可是轉念一想,人販子哪有那麼好抓的,讓他抓去,抓不到是要打板子的。
那時再偷偷吩咐手下往死裡打,不把他打死也把他打殘,總比現在攔著他的好。
縣令大人已經亂了方寸,他如果攔著不讓良笙調查,說不定挨板子的就是他。
包主簿也侍立在一旁,他卻沒有絲毫想要阻攔良笙的意思。
良笙調查的結果如何又不影響他。
良笙衝著武捕頭拱了拱手:“叫我阿笙即可。”
武捕頭點點頭,說起案情。
“古太僕的小孫子年方六歲,小名阿寶,下人們都愛稱呼寶公子。
古府雖然主人不多,但是下人不少,每天要採買不少食材。
就在今天早上,管家駕著馬車出門採買時,也不知道寶公子什麼時候鑽進了馬車箱裡。
等發現時,已經到了古府經常買糧油的糧油鋪裡。
寶公子因為是古太僕嫡出的幼孫,因此家中養得有些驕縱。
當時雖然被管家發現了,卻死活鬧著不肯回去,要看著管家採買東西。
管家別無他法,只得一邊遣人回府稟報,一邊帶著寶公子進了店鋪採買。
怕有人衝撞了這位小爺,管家還特意讓店家開了間房,放了幾件玩具讓他坐在房間裡玩。
沒想到他這頭正和掌櫃的交接了下貨物,點了下數量,那一頭寶公子卻溜出了房間。
有店夥計看見寶公子去了鋪子裡專門用來款待大客戶的雅間,當時也並不在意。
誰知道人一進去後就再也沒看到出來,等管家進去找人的時候,連根人毛都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