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羅牽著勝玄的手,尾隨著崔爺爺走出了書房。崔勝玄看著乖乖依附在自己身邊的女孩,心裡卻千迴百轉,看來自己只有更加努力,才能配得上這個讓自己心動的女孩了。
崔家的裝修風格比較古樸,沒有多少現代化的痕跡,一眼望去全是古拙之氣。客廳中間是一個矮桌子,大家只能跪坐在那裡,不過倒也符合了崔爺爺的傳統藝術家的氣質。
剛剛轉進客廳,就見崔爸爸盤腿坐在桌子前擺弄著茶具。
崔爸爸的茶具是一套色澤古樸的紫砂茶具,上面寫著幾個飄逸的漢字,廉、美、和、敬。
看來崔爸爸很是推崇華夏的茶道。
若要論起茶道的歷史,當屬華夏最為源遠流長,可是現在人一說起茶道,首先想到的卻是日國的茶藝。其實不然,在華夏,茶只是一門藝術,是從屬於人的一種文化現象;而日國,則是神聖、嚴肅的大“道”。孰高孰低,一眼辨明。
“和、敬、清、寂”是日國茶道的基本精神,也被稱之為日國的“茶道四規”。它是透過一個非常嚴格、複雜甚至可以說是繁瑣的表演程式來實現“茶道四規”的。缺乏一個較為寬鬆、自由的氛圍。
而華夏的茶道則有些不同,茶道能用來養性、聯誼、示禮、傳情、育德,乃至陶冶情操,美化生活。茶之所以能適應各種階層,眾多場合,是因為茶的情操、茶的本性符合於華夏民族的平凡實在、和誠相處、重情好客、勤儉育德、尊老愛幼的民族精神。
想到崔爺爺對於書法的喜愛,愛羅心裡就有些明瞭了崔爸爸為何會更加偏向於華夏的茶道了。
坐定之後,崔爸爸一臉的慈祥,笑眯眯的說道“愛羅,你拿來的這茶可真是好茶啊,我一聞就知道不是凡品。”
“伯父喜歡就好,這是今年的新茶,不知道伯父的喜好,我想著,茶經有云:清明太早,立夏太遲,穀雨前後,其時適中。所以就選了明前茶,還希望伯父不要嫌棄。”
“哼!他敢嫌棄,明前茶,貴如金。明前的獅峰龍井更是有市無價,你這是什麼貴送什麼,他能不喜歡?市儈!”崔爺爺在一邊嫌棄道。心裡卻頗為吃味,剛剛小丫頭和自己評鑑字畫那叫一個暢快,這個蠢東西沒事泡什麼茶,誰不知道他光有愛好卻沒有技術,就是一門外漢,現在卻來跟小輩炫耀。崔爺爺打死不會承認心底的酸意是為了何事。
崔爸爸被老父親的平地一聲雷般的怒斥嚇了一大跳,手一抖,一杯滾燙的熱水就澆到了手上,手立馬就紅了起來。
崔媽媽趕緊上前去幫忙,之後就是一陣慌亂,愛羅看著崔爺爺面上隱隱的擔憂,想來崔爺爺也不知道會造成這樣的結果,看著室內有些沉默的氣氛,愛羅忍不住苦笑,開口說道“伯父的手受傷了,不如今天的茶就讓我來吧,也讓伯父給點意見。”
“好,好,你來。”崔爸爸小心的虛了一眼父親,看著他臉上沒有反對,這才趕緊說道。看來剛剛崔爺爺的那番話真的嚇到了他。
看著父親沒出息的模樣,崔勝玄和崔惠允不由的扭開頭,不忍直視。話說,阿布吉在家既怕父親害怕媳婦,威嚴何在啊~~~
愛羅跪直身子坐著,脊背雖挺得筆直卻又帶著一股隨意與灑脫。動手收拾好茶具,看著一旁水壺裡已經咕嘟冒泡的開水,倒掉茶具裡的廢水殘渣,閉上眼睛凝神靜氣。當愛羅再次睜開眼睛後,渾身那種飄飄欲仙的淡雅氣質讓一旁的幾個人都不由得壓低呼吸的聲音。
愛羅學的茶道和一般人自己在家裡慢慢品味的頗有不同,她學的是專門的鬥茶,鬥茶又叫做“茗戰”,興於唐代,卻盛於宋朝。鬥茶是古代品茶藝術的最高表現形式。其最終目的是品嚐,特別是要吸掉茶麵上的湯花,最後鬥茶者還要品茶湯,做到色、香、味三者俱佳,才算鬥茶的最後勝利。
愛羅一身淡雅隨意的氣度卻與她手上眼花繚亂的動作形成了強烈的反差,反到讓人移不開眼睛。
取來一旁擺放的布巾,左手墊著茶巾託著水壺底部,右手拎著水壺,雙手在空中盪出一個圓弧,茶水在空中花兩個圈落入杯中,剛剛好每個杯中落入三分之一的熱水。放下水壺,雙手執盞逆時針旋轉。舉止猶如行雲流水般暢快。
溫好杯子,愛羅拿過茶桶,用茶刀撥了一撮茶葉到茶荷內,不偏不倚,一刀下去,就和切下一塊黃油般順暢,一小堆茶葉穩當當的落在茶荷正中央,崔爺爺不由的眯起眼睛。
申愛羅整個人就像是和茶具融為了一體似的,每一個動作就像是演練了千百萬遍,讓她的動作如詩如畫,貴氣橫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