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1部分(2 / 4)

小說:南洋霸主 作者:北方網

點在世界戰爭史上有前車之鑑,林飛時代日本圍攻旅順要塞的戰役,打到最後,被圍困了將近一年的俄軍缺乏維生素,非戰鬥減員極其嚴重,最終不得不向日本投降,投降之後第一件事情就是向日本人討要蔬菜和水果吃。

日本開啟俄國人的糧倉一看,當時就笑了,因為裡面滿滿的都是黃豆,如果那些俄**官能有一個,擁有華夏農民的智慧,把黃豆發成豆芽,就不會缺蔬菜了。

日本文化啟蒙於華夏,農業文化更是如此,他們當然知道用黃豆發豆芽的法子,因此囤積了大量黃豆。

日軍囤積好了糧食,要塞工事也進行了精心加固,日軍對要塞工事進行了別出心裁的改進,並把這些工事命名為“嘆息之壁”,意思是無論是誰,來到這些工事面前都只能嘆息。

日軍這種防禦工事由高低不同的三層組成,最後一層,也就是第三層,最高,高出地面十五米,上面每隔三百米部署一門火炮,火炮一部分是日軍自己的,更多的是清國的,這層工事主要負責遠距離殺傷敵軍,由於火炮的佈設位置高處地面十五米,所以殺傷距離高達三千多米,只要有敵軍進入靠近工事三千米的距離,就會遭到火炮的沉重打擊。

第二層防禦工事位於最後一層工事下方,高出地面七米左右,這一層主要是步兵在防禦,裝備馬克沁重機槍,殺傷距離高達一千多米。

最後一層防禦和第二層防禦,可以從三千米之外殺傷敵軍,這基本上斷絕了敵軍步兵奪取要塞的可能,訓練有素計程車兵跑過三千米的距離需要十三分鐘時間,跑過一千米距離需要四分鐘時間,而且這樣跑是全力跑,不留一點體力給後續戰鬥,戰場上絕對沒有人這樣跑,所以真實戰場上需要的時間更長。

這麼長的時間,多少敵軍都被殺光了,更何況日軍工事前面的空地上還佈設了大量鐵絲網、鹿角,讓步兵的衝鋒更加困難。

這兩道防禦工事已經夠讓人“嘆息”的了,日軍還嫌不夠,又準備了第一道防禦工事,這第一道工事更加兇狠!

第一道防禦工事,是一條寬三十米,深十米的壕溝,敵軍步兵衝過來,只能先進入壕溝,再向後面衝鋒,壕溝在戰場上很常見,可是日軍這道壕溝,卻和別人不同,別人最多在塹壕下面埋設地雷、尖竹籤,而日軍在壕溝下面,佈設的是堡壘。

壕溝下面,每隔一百米佈設一座堡壘,堡壘有向上射擊口,敵軍士兵只要敢從上面下來,就會被堡壘裡的火力殺傷。

這三道防禦工事極其堅固,日本自從1895年攻佔旅順之後就開始經營,到現在已經有五年多的時間,終於把這條“嘆息之壁”修築完畢,修築的時候,強徵了大量清國百姓,用刺刀和皮鞭威逼清國百姓為他們幹活,死的清國百姓超過五千人,屍體都被日軍餵了狗,林飛雖然知道這件事情,可是並沒有重視,也沒有干涉,這也成了日後反對派用來攻訐林飛的重要藉口。

俄軍在面對這條防禦工事的時候,硬是沒敢靠近一步,連一次試探性的攻擊都沒有。

林飛深知攻克旅順要塞的難度,他從山東調集六萬軍隊,圍困旅順要塞,這些軍隊都是從清國招募來的新兵,林飛在佔領清國各地之後,就在當地招募兵員,組建部件,這些部隊由華夏軍派人擔任軍官,清國百姓當士兵,部隊番號以部隊所在地省份開頭,後跟“師”等編制,比如說山東的部隊,就以“山東第一師”“山東第二師”為編號,這六萬人,編成了三個師。

這些新兵主要負責圍困旅順要塞,割裂旅順要塞與其他部分日軍的聯絡,真正的要塞攻堅部隊,林飛決定交給常設主力師。

華夏帝國大多數常設主力師都在清國,所以林飛派出了駐守蘇門答臘島的主力師,第十三師和第十四師,兩個師共計三萬人。

自此,林飛已經在旅順要塞集結了差不多九萬人的兵力,林飛把這部分部隊編成旅順方面軍,由李明白擔任總司令。

一九零一年一月五日,李明白命令山東第一師、山東第二師和山東第三師向旅順要塞要塞左右兩翼的日軍據點發動攻擊,日軍把精銳兵力都集結在了旅順要塞之內,周圍兵力空虛,所以經過兩天的戰鬥,日軍後撤了三十多公里,旅順要塞變成了一座孤立無援的要塞。

李明白隨後命令第十三師和第十四師展開攻堅作戰,試圖一舉攻克旅順要塞,不過兩個師的部隊在派出偵察兵偵察之後,不敢對旅順要塞發動攻擊,原因很簡單,在日軍火炮、機槍面前,步兵衝鋒完全就是活靶子。

李明白也知道,不能讓步兵去用人海戰術衝鋒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