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想要修築鐵路,可是對保守的清國官員和百姓來說,鐵路讓他們無法接受,他們認為鐵路和轟鳴的列車會驚擾山神河神,降下災禍。
距離臺灣最近的福建省曾經修築過一條鐵路,可是剛剛把路基堆好,枕木放下,還沒有鋪設鐵軌呢,附近一個村子突然起了大火,燒死了十來個人,這場大火其實是一個農婦做飯不慎引起的,可是憤怒的村民認為是華夏商人修築的鐵路觸怒了火神,把路基全部剷平,把鋪好的枕木挖出來,一把火燒掉。
清廷官吏聞聽此事,不僅沒有懲罰肇事百姓,反而責令華夏商人,賠償白銀五百兩,摺合華夏幣一萬元,用作火神祭祀銀,平息火神的憤怒。
鐵路無法建成,那就只能修築公路了,兩年的時間裡,華夏商人在清廷官道的基礎上,擴寬了路面,加固了路基,甚至在路面上鋪上了堅固的水泥,這樣一來,馬車的運輸能力提高了不少,礦石轉運更加迅速,清廷也樂見如此。
其實清廷官吏不會想到,林飛命令華夏商人加固路面,是為了快速進軍做準備,此時美國已經有大量汽車了,林飛作為洞悉軍事發展方向的穿越者,沒有理由不為自己的軍隊配備大量車輛。
林飛的構想是這樣的,為全軍裝備大載重量卡車,把全軍變成摩托化部隊,可是這樣做最大的問題是——這個時代的汽車產量相當低,林飛現有十六個主力師,每個師1。5萬人,總共24萬人,按二十個人一輛卡車的話,就需要一萬多輛卡車,這顯然是不現實的。
對於林飛來說,研製汽車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