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弄得這麼大,所有人都已經知道,劉辯將傳國玉璽,寄放在孫堅處。眾人雖然都十分眼饞,卻也不敢強奪玉璽。
且不說孫堅的強勢,就算從孫堅那裡奪到了玉璽又如何!不怕引得冀州王來攻麼?
雖然很多人都奇怪,為什麼劉辯自己不留著玉璽,反而要寄放在孫堅那裡。
難道是孫堅借劉辯尋的託詞不成?雖然眾人心中多少有些懷疑,不過這個險,還是沒有人敢冒的。
之後,孫堅送走了太史慈二人,這才領著自己的萬餘兵馬,浩浩蕩蕩的開往荊州去了。
孫堅乃是聯軍先鋒,其部隊作戰十分英勇,他一走聯軍的綜合素質也就降低了。聯軍的戰鬥力,至少銳減了三成。
還不等孫堅退出的打擊中恢復過來,又是一個壞訊息傳來,曹操追擊董卓被呂布伏擊,五千鐵騎損失殆盡,狼狽的逃了回來。
曹操在袁紹處大鬧一場,揚言若是再有五千鐵騎,便可以再次追擊董卓大勝而歸!之後曹操便在眾人羞愧的表情中,同陶謙領著大軍回徐州去了。
接連三個諸侯退出聯軍,給各路諸侯的心靈蒙上了一層陰影,士氣也降低到了低谷。之後荀彧、公孫瓚藉口領地賊寇作亂,也相繼退出了盟軍。
當初浩浩蕩蕩的十一路諸侯,死了鮑信、王匡,孫堅、曹操、荀彧、公孫瓚、陶謙五人退出,只餘下了袁紹、袁術、張邈、張揚四人。餘下四路諸侯的兵馬相加起來,不過十餘萬,哪裡還有當初盛大的氣勢。
袁紹見大勢已去,便解散了盟軍,帶著自己的五萬兵馬撤回了荊州。袁術則是領兵退回揚州,張揚也回了幷州。
而張邈因為覺得自己開罪了曹操,如今曹操深得陶謙看重,大有接掌徐州之意。畏懼曹操日後報復的張邈,也不敢回徐州廣陵郡,便領著兵馬投了袁紹,稍稍壯大了一番袁紹的勢力。
公元190年2月,十一路諸侯討董聯軍解散。
董卓在經過一路狼狽的逃亡後,順利的進駐了長安。在聽聞聯軍解散之後,董卓也就放下心來,讓獻帝拜他為仲父,過著他驕奢淫逸、酒池肉林般的生活。
且說聯軍解散之後,劉辯便帶著龍葵回到了鄴城,還不等他安排眾女見面,劉備從常山派出求援信使,火速來報:“張燕領三十萬大軍,攻打常山郡!”
劉辯聞言也不禁大驚失色,他怎麼也沒有料到,張燕居然敢攻來,也不知是不是吃錯藥了!而且讓劉辯奇怪的是,黑山賊不是張牛角主事麼?怎麼變成張燕領軍了?
不管張燕是不是吃錯藥,為什麼會接管兵權,對劉辯來說都不重要了!他現在要做的是,火速召集文武議事,商議如何應對。
張燕領兵攻打常山郡,絕對是一個驚天動地的大訊息!
黑山賊一向被冀州視為心腹大患,這幾年一直沒有任何的動靜,可是對他們的防備和對策卻沒有減少過。
這個訊息一傳開,還不等劉辯傳召,留守鄴城的一眾文武,就已經趕到南宮的朱雀議事殿,而劉辯反而是來的最遲的一個。
(PS:劉辯的在鄴城的王宮一共有五座宮苑,分別是東宮青龍、南宮朱雀、西宮白虎、北宮玄武、中宮麒麟。
東宮乃是劉辯後宮;南宮乃是平時文武議事、辦公之所;西宮是何後居所;北宮乃是劉辯的親信客卿住所;中宮是神之禁衛以及禁衛軍(鐵衛)的駐紮之地,乃是護衛王宮的重地,主要由典韋負責!)
留守鄴城的武將並不多,只有關羽、張飛、文丑、皇甫嵩、伏完以及護著守護王宮的典韋,還有一些軍中的重要戰將。至於朱儁並不在軍中任職,所以不在此列!
其餘武將,張頜、高覽在常山抵抗黑山賊的入侵、趙雲在信都牽制十萬南匈奴、顏良在幽州駐防、徐晃在青州駐防。其他人都上不了檯面!
當然,這是對劉辯而言,因為他那些上不了檯面的戰將,全部都是一流的高階戰將。還有值得一提的是伏完,他在董卓入京的時候,就已經逃出洛陽,帶著一家老小投奔了劉辯。
伏完膽子雖然小了點,不過的確很有才能,恆帝也不會下嫁長女,陽安長公主劉華,也就是劉辯的同族姑姑。經過一系列的考驗和觀察後,伏完接管了鄴城的城防工作。
因為劉華時常會去西宮,同何後聊聊家常,結果何後不知道哪裡聽來,劉華有一個女兒是個美人胚子,就隨口提了一下親。
劉華經過慎重的考慮後,也點頭應了下來,最終的結果就是,劉辯多了一個婚約者,也就是年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