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方的兵力,比預期中多了不少。但是這位元帥仍舊堅定的認為,他必然會取得最後的勝利。
第六十一章 拼命
雙方整備部隊,拉開陣型,行軍,這便花了一天的時間。等到了晚上,雙方再度安營紮寨,戒備森嚴,卻都沒有打夜襲的主意。就這樣,西元一零一五年三月五日。在耶路撒冷郊外荒涼的大戈壁灘上。這場波及了整個近東地區的大戰役拉開了帷幕,決定近東霸主的一場戰役開始了。
諾曼軍隊按照他們的風格和方式。將軍隊排列成了一個個整齊的千人隊。就算是最放蕩不羈的法蘭西浪子,在這一刻也要聽從軍官們的呼喝,前進後退都有著極為嚴格的標準。軍隊中號角聲不斷。厄斯元帥連續下達命令。最終將他的軍隊調節成了最佳狀態。
諾曼軍隊將他的陣型張開來。厄斯元帥將他的主力步兵序列,放在了戰場正面以強弓勁弩壓陣,以諾曼新式陸軍的超長槍方陣,穩固陣型。同時搭配以十二門二十四磅步兵炮,以及二十門四英寸口徑臼炮。遠帥將他最信任的主力當做了最堅固的盾牌和利劍。
這些職業部隊的陣列比較靠前。他們將承受敵人第一輪的,最猛烈的進攻。同時也要成為在攻擊中最堅固的矛頭。
而在三萬諾曼職業部隊的兩翼,便各是三萬來自法蘭德斯,南法蘭德斯,倫巴第和那不勒斯計程車兵。這些士兵佔據了戰場兩翼的兩個沙丘。儘管鬆軟的沙土並不是太適合作為守備陣地。但是他們還是想法設法,將一些木樁埋了進去。
為了讓這些木樁變得穩固一些。他們在木樁地下還釘上了一塊橫著的木板。讓整個木樁成了倒立的t字型。這樣即使是在鬆軟的沙土中,也可以很好的阻擋對方騎兵了。
與這些士兵配合的是同屬於徵召兵的義大利盾矛手,以及來自法蘭德斯和南法蘭德斯的鉤斧兵。長戟兵和劍士。這些部隊裝備和訓練程度對比諾曼職業部隊差了一些。但是與中世紀的同期水平相比,仍舊不失為一流的精銳部隊。
而在正面的近十萬大軍後面,便是諾曼人的第二道陣列。以及預備隊。總共八萬徵召兵排成兩排各四十個千人方陣。隨時等待著作為援軍加入戰場。
諾曼人引以為傲的精銳驃騎兵和諾曼騎士,總共三千精銳的騎兵,以及五千餘來自義大利的義大利重騎兵和法蘭西重騎兵,則被元帥單獨部署在了戰場的兩翼。
在諾曼人的對面,便是近三十萬張牙舞爪的伊爾汗國軍隊。被簇擁在正中央的,是伊爾汗旭烈兀,仿照蒙古重騎兵,怯薛軍和質子軍所建設的可汗禁衛騎兵。這些士兵是從蒙古草原一直殺到了這裡的精銳老兵。旭烈兀不惜血本的將他們武裝成了最致命的殺人機器。
這些可汗禁衛騎乘著最好的。披掛重型鱗甲的蒙古戰馬,裝備著兩層複合式甲冑——這種甲冑不同於傳統鱗甲,是中東匠作們,根據諾曼帝國的板甲工藝加以改進的複合甲冑。
為了獲得能夠與諾曼板甲對抗的鎧甲技術。這些阿拉伯工匠在蒙古屠刀的威逼下廢寢忘食的,將他們的甲冑加以改進。最終制作出了這種鎧甲來。
他們增加了甲片的規格,將大塊的矩形甲片鑲嵌在重型的鍊甲上面,製作出更加厚重。而且防禦力更佳的,阿拉伯風格的板鏈複合甲。而臂鎧和脛甲,則乾脆的也使用板甲技術。
只有頭盔還是阿拉伯風格的,四周垂下鍊甲的尖頂盔,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頭盔的護鼻。則是蒙古款式的船錨形。這種甲冑與後世的四鏡甲頗為雷同。可以說是旭烈兀所能獲得的最好的甲冑了。
裝備著這樣甲冑的可汗禁衛,已經幾乎看不出東方風格的影子,而是完完全全的阿拉伯風格了。他們的武器也同樣是阿拉伯人推崇的大馬士革彎刀。阿拉伯騎兵用的長矛和狼牙棒。看起來蒙古,這個古老落後的遊牧民族,在進入更高等級文明的社會之後,便很快就會學習起當地人了。在中原是這樣,在阿拉伯世界也同樣是這樣。
這些可汗禁衛,是旭烈兀最強的部隊。與這支看起來極為生猛的超重灌騎兵比起來。他周圍的部隊顯得有些不值一提。
那是數量龐大的,穿著阿拉伯長袍,帶著面紗和頭巾。手持盾牌和長矛的阿拉伯部隊。他們來自敘利亞,巴勒斯坦,阿拉伯的各個地方。是被征服的黎凡特人、貝都因人、庫爾德人和少數的埃及人與波斯人的混合體。這些沙漠民族有比較富裕的,還在長袍裡面穿了鍊甲,鱗甲或者皮革的甲冑。
這些士兵構成了伊爾汗國龐大軍隊的主體。除了盾矛手之外還有數量不詳的弓箭手,劍士和標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