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進攻諾曼帝國。而較強的一支則在南段,巴勒斯坦地區與那裡的諾曼軍隊對峙。最弱的一支則在他領土的東方,與那些重新叛亂的波斯人對峙。
而在這個區域的西方,下埃及地區,諾曼人已經成功的將他們的競爭對手——那些同樣參與第四次十字軍東征的,其他國家所冊封的貴族們消滅掉了。諾曼皇帝希望在這裡建立一個全新的行省。以耶路撒冷,開羅和亞歷山大這三個地區為中心。作為扼制中東的一顆釘子,牢牢地釘死蘇伊士運河的兩岸。
然而,帝國在歐陸本土極為強悍。但是在這個地區,帝國的力量卻稍有不足。只有一萬人左右的部隊自保尚且不足,更不用說進攻了。除此之外,帝國要面對的威脅也有兩方面。從北非進攻來的摩爾多瓦蘇丹國是一方面。從敘利亞方向進攻的蒙古旭烈兀部則是另一方面。想要開啟局面非常困難。必須投入更多的兵力才行。
波斯,中亞地區:受夠了阿拉伯人的壓迫;受夠了帖木兒汗國的壓迫;也受夠了蒙古人的壓迫。曾經建立過上千萬平方公里的龐大帝國的波斯人再度奮起。以此起彼伏的大規模叛亂來抗議妄圖將它當做奴隸的人們。雖然人們的信仰已經從古老的瑣羅亞斯德教,變成了伊斯蘭教。但是波斯人仍舊是波斯人。中亞地區當之無愧的霸主!
很快的,無秩序的起義軍便被統一了起來。波斯人們推選出了自己的國王。為了重振古波斯帝國的雄風,這位義軍領袖改變了自己的名字,他稱呼自己,並且要求人們稱呼他為居魯士二世。並且振作精神,異常勤奮的工作。
雖然本人實際上和古代波斯帝國的開國君王,並沒有什麼血緣上的關係。但是這位已經成為國王的前義軍領袖,能力還是相當強的。並且擁有極佳的個人魅力。在他的要求和煽動下,蒙古人統治下的波斯人們全都組織起來,開始暴動。而其他的義軍領袖,也都自發的向他效忠。
在居魯士二世的帶領下,波斯義軍連續幾次擊敗了前來征討的蒙古人。恢復了波斯帝國在中亞地區的大半領土。而他麾下的軍隊也增長到了十萬人。而撒馬爾罕,這座曾經的帖木兒帝國首都,便是他們的下一個目標。
印度:印度烽火重燃。當安祿山的勢力從印度東北部撤退之後,便沒有什麼勢力可以阻擋帖木兒汗席捲整個南亞次大陸了。收服了旁遮普地區的錫克人之後,帖木兒汗的實力再度膨脹。而他也發現,人口眾多,土壤肥沃的印度地區,看起來並不比他之前稱雄的中亞差太多。倘若能夠將這個地區征服的話,那麼他的勢力將得到極大地恢復。
雖然印度人普遍的不能打仗。怯懦並且懶惰。但是至少至少,這些印度人還有一個優點可取——他們非常聽話,非常好管理。如果說中國人老實到只要餓不死,就不造反的話。那麼印度人就是餓死他也很難造反了。種姓制度,宿命論之下的印度賤民基本上和牲口沒什麼兩樣。作為奴隸和炮灰使用再合適不過了。而帖木兒汗在印度,也的確是這麼做的。
“很快,我的汗國就能重新崛起於印度!”在輕而易舉的擊垮了安祿山留在印度東北的軍隊之後,帖木兒汗統一了整個印度北部。並且在與南方的馬拉塔帝國作戰連續獲勝。印度大半的領土已經被他納入囊中。只要再過一小段時間,整個印度就是他的了……當然,印度南部的山區地形是個不大不小的阻礙……
唐:局勢逐漸有所好轉——雖然江南地區幾乎被蒙古——現在是大元了——侵佔殆盡。但是蒙古人也沒有太多的力量繼續前進了。他們正在集中精神舔舐傷口。並且學習中原王朝的禮儀和制度。以積蓄力量,發起新一輪的西征……
因此,唐國順勢與蒙古簽訂了盟約。承認了蒙古對於江南地區的佔領。在這之後便將全部力量集中在了平定安祿山的叛亂上面。只是,統轄唐蒙古隊的郭子儀,李光弼雖然也算是名將。比起安祿山這等老於行伍的胡人,還是稍微差了一點。而他們所掌握的軍隊更是大大的不如安祿山。因此前線戰況雖然有所好轉,卻仍舊是勝多敗少。
在這樣的情況下,至德帝李亨又想了別的辦法——他悄悄派人前往安祿山的軍中,買通安祿山麾下大將。許諾他們,在背叛安祿山之後,便將他們冊封為節度使。讓他們統兵治民,諸侯一方。而以為勝利在握的安祿山,卻愈發驕橫,再加上他年紀漸老,眼睛逐漸失明。因此猜忌日重。對於部將愈發苛刻。
在這樣的情況下,安祿山的部將們紛紛反叛。最終被他的兒子安慶緒殺死。而安慶緒也很快,又被他的部將史思明殺死。而史思明同樣很快,被自己的兒子史朝義和部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