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人會毫不猶豫的拋棄他們。選擇對他們更為有利的選項。
在這之後,查理國王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將進攻戰略改為了守備戰略。開始集中精力治理國政,鎮壓反叛貴族,並且對付那些有反叛的潛在可能的其他貴族們。
瑞士公國:在傳奇的領袖威廉·退爾的領導下,瑞士終於,第一次,享受到了自由的感覺。以一個獨立公國的身份加入到神聖羅馬帝國之內。公國的民眾們歡欣鼓舞。對自由的未來充滿了美好的願望。瑞士本身貧瘠的土壤孕育出了歐陸最堅韌的戰士種族之一。再加上一個英明的領袖。而周圍又沒有什麼強大的敵人。這使得瑞士成為了歐洲南部舉足輕重的力量。
施瓦本公國:亨利公爵身死過滅。施瓦本公國陷入了一片混亂之中,一如波蘭—立陶宛聯合王國垮臺後的東歐。施瓦本的北部被黑森佔據。而對於施瓦本南部。巴伐利亞公國,瑞士公國以及米蘭公國三家,垂涎那裡的土地。再加上施瓦本本土的貴族們。可想而知,接下來,這裡會再度發生一場戰爭。
巴伐利亞公國※黑森公國※米蘭公國:當諾曼皇帝正式成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之後。神聖羅馬帝國的這幾個公國,選帝侯總算鬆了口氣。儘管,一個太過強勢的皇帝,對於崇尚自由以及鬆散的,希望獲取更多地自主權利的德意志邦國來說並不是一件好事。但是能夠獲得一個強有力的後盾,並且從資源上,科技以及軍事方面獲得援助,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這幾個國家或者率先一步加入諾曼帝國的陣營,或者是在戰敗之後知道是不可為,然後加入到諾曼帝國的陣營之中。不過現在,無論如何,他們都已經成為了諾曼皇帝的附庸。並且,除此之外,他們還做出了另外的一個決定——瓜分施瓦本。當然,以一個好聽的:恢復南德意志的秩序為理由,將施瓦本公爵領的土地瓜分——當然,這還是需要諾曼皇帝的的支援才行。
勃蘭登堡:在戰後,勃蘭登堡舉目四望,強大的諾曼帝國在它的東北方向,他的西方是傳統盟友黑森,而南方則是巴伐利亞。勃蘭登堡完全沒有一個擴張的方向。這使得公國的貴族們非常失望,並且不得不採取防守的姿態。
奧地利:坐上奧地利女公爵寶座的特蕾莎,擁有奧地利,波西米亞兩個公爵領的強大諸侯,現在正在謀求一個王位——如今,匈牙利的國王,年老力衰,並且並無子嗣的阿提拉是一個非常好的目標。特蕾莎向阿提拉提出了邀請——一個政治聯姻。說她願意成為阿提拉的新的王后……
威尼斯:又一次的勝利,或者說,又一次跟對了人。威尼斯再次站在了勝利者這一邊——雖然說勝利者什麼的,基本上和諾曼人是同一個代名詞。然而,在獲得了“勝利”之後,威尼斯人發覺他們的日子變得更加難過了。原本稍微恢復了些許的海上貿易,在諾曼帝國編製成形的貿易網面前毫無競爭力。而威尼斯又沒有其他賴以為生的渠道。雖然現在,威尼斯仍舊憑藉著它的底蘊維持生計。但是如果再這樣下去的話,城邦遲早會變成三流,甚至不入流的勢力……
羅馬教廷:統治歐洲中世紀的信仰堡壘,神聖的聖城羅馬,如今被諾曼人的鐵騎踏破。各個主教區的大主教們遭到清洗。埃吉爾或者將這些肥沃的土地納入囊中,或者慷他人之慨,贈與他的盟友和附庸們。而踏破了羅馬的另外一個好處是,各個國家再不用繳納什一稅,也不用購買贖罪券。這將大大的增加各個國家的稅收,並且提高經濟實力。
當然,在矇昧的中世紀,天主教徒們,農奴和賤民們仍舊需要一個精神上的支柱。這就是埃吉爾並沒有將羅馬教廷毀滅,而是將它變成自己的傀儡的原因。而傀儡,就該有傀儡的樣子。羅馬教廷——如今或者應該改稱為梵蒂岡教廷——因為它們所擁有的領地,只剩下了一處梵蒂岡教皇宮。而龐大的教士群體也有相當部分被強制解散。諾曼皇帝在制定一個計劃,就好像東方僧侶的度牒制度一樣。今後所有的教士都必須透過考試,以證明他們在神學方面的造詣和他們的神職相符合。當然,這個考試的難度或許稍微高了一點……
東羅馬帝國:諾曼帝國的再一次勝利,讓東羅馬的希望落空。諾曼帝國蒸蒸日上,東羅馬日薄西山……這樣的狀況仍舊持續著。並且,在羅馬協議的幾個月之後,用義大利換取敘利亞被證明是個賠本到了極點的買賣。蒙古人對於敘利亞的進攻,已經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帝國不得不徵召更多地部隊,去守衛那裡。這也讓帝國原本就很艱難的財政雪上加霜。就在這樣的情況下,出使諾曼帝國的莉莉安奴公主殿下,帶著她的改革方案,以及改革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