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軍到底想幹什麼?”就連孫權看到這樣的一幕,也有些不明所以了,這兩天來,漢軍只是一味的進行遠端攻擊,卻並不發動總攻,而今天連城門都被炸開了,漢軍非但沒有大舉前進,反而又撤軍了。
那麼,漢軍的目的何在?難道只是在耍他們嗎?
孫權猜不透。也猜不到,但是城門絕對不能就這樣大開著。必須加緊時間進行搶修。
於是,孫權下令搶修城門,將士們紛紛開始搶修城門,孫權已經做好了必死的決心,準備和南昌城共存亡,所以直接吩咐士兵進行封門,拉著青磚將城門一點一點的封死。
漢軍悉數撤退後,張彥騎著白龍在遠處進行眺望,看到城內的將士們忙的不亦樂乎,嘴角上便露出了一抹淡淡的笑容,然後下令道:“傳令下去,半柱香後,全軍開始佯攻,一切都按照原計劃進行,本王要讓城內的敵軍全部喪失鬥志,活活的把他們累死!”
隨著張彥的一聲令下,傳令官“喏”了一聲,便去各軍傳達命令去了。
其實,以目前漢軍的實力,只要發動一次強攻,南昌城最多堅持半天功夫,便會被攻下來。
可是張彥卻沒有這樣做,呂範已死,山越大酋也死了,新任的山越大酋彭真又依附了漢軍,張彥已經沒有了後顧之憂,與其強攻南昌城損兵折將,倒不如慢慢的跟孫權耗,反正他的轟天雷攜帶了不少,用轟天雷進行遠端攻擊,又不會損兵折將,反而能夠給敵軍以震懾力。
就目前的情況來看,江東軍已經成為了驚弓之鳥,只要漢軍一發動攻擊,城頭上的江東軍便會立刻全部退入城內。
接下來,張彥要讓這些人一看到漢軍就害怕,讓敵軍摸不準他的攻擊規律,讓其防不勝防。
反正漢軍有二十萬之眾,每次攻擊抽調四萬人,也可以進行五次更換,可以讓每支軍隊都能得到充分的休息,而江東軍只有那麼多人,人數只會減少,不會增加,還要時刻提防漢軍的攻擊,日夜不休,時間一長,就算人是鐵打的也受不了。
張彥的用意很明顯,就是要拖垮這些人,讓他們食不下咽,寢不能寐,讓他們連站都站不穩。
這個策略,是諸葛亮獻的計策。當初來到南昌城下的時候,張彥就召開了一次軍事會議,就該怎麼樣攻下南昌城做了一番討論。
會上的時候,司馬懿主張速攻,將城中所有的人全部斬殺殆盡,這種思想也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援,而且許多將軍也都比較贊同這個方法。但是,這個建議卻遭到了諸葛亮的反對,諸葛亮則獻上了這個計策,雖然比較耗費時間,但是卻能減少傷亡,只要將士們防護的好,甚至可以是零傷亡。
龐統、賈詡都支援了諸葛亮的計策,張彥在對比之後,最後決定採用諸葛亮的計策,並且請諸葛亮詳細的闡述了一番這個計劃的步驟,而且分工明確,分時合理,每一個人都能得到充分的休息,而且每一個要做什麼事情,也都一目瞭然。
正因為有諸葛亮的統籌安排,各軍才可以配合的如此默契。
張彥的命令很快便下達下去了,半柱香後,城內的江東軍們還在拼命的砌牆,四面八方突然響起了漢軍高亢的吶喊聲,但見城外橙紅色的漢軍們蜂擁而至,如同潮水一般朝著南昌城裡直撲了過來。
南昌城內的江東軍們猶如驚弓之鳥,竟然一鬨而散,將官們止都止不住,反而被勇退的激流給衝散了。
這一次,漢軍並未動用攻城武器,轟天雷也沒有發射,但是江東軍們卻已經一鬨而散了,由此可見江東軍們對漢軍攻擊的內心恐懼。
江東軍悉數撤進了城內,遠遠的躲了起來,生怕會被轟天雷傷到。失去了防守的南昌城就像是一塊無主之地,漢軍一直奔跑到南昌城的城牆下面,人山人海的漢軍將城門給堵得水洩不通,江東軍躲在城內不敢出來,他們只是露著頭,遠遠的觀望。
但是,漢軍始終沒有進城,來到城門口後,先是大肆破壞了一番江東軍正在建設的城門,然後竟然揚長而去。
攻擊再次無疾而終,漢軍來去如風,但明明城門正在大開著,卻始終不進來,這種做法卻越來越讓江東軍困惑。
漢軍到底想幹什麼?
江東軍裡面的人誰都不知道,但是每個人的內心裡卻從未停止過一絲一毫的猜測,眾說紛紜,版本不一,似乎說的都有道理,但誰又不能真正的說出個所以然來。
南昌城裡計程車氣低迷,將士們的疑心也越來越重了,軍心更是渙散之極。
午後,漢軍又連續發動了幾次佯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