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關,這些年來,我一直很感激你們。不過,這一次在私下收購彭城產業的一事中,我斷然不會讓你們糜家吃虧。另外半個彭城你也不用收購了,因為那半個彭城的產業目前在我的手裡。那個所謂的關中商人,其實是我私下安排的。我也一直知道有一個非常強大的競爭對手,在一直暗中收購彭城的產業,我只知道主人姓魏,卻不知道原來暗中操作這件事竟然是你。早知道是這樣的一個結果,我就把這件事全權交給你去做了,也不至於我還要分心來做這件事。至於你收購的另外半個彭城的產業,我準備把它全部買下來,你糜家所出的錢,我也會分文不少的還給你們,不能再讓你們做這種賠本的買賣了,否則的話,以後我急需用錢的時候,你們就幫不了我了。”
話不說不透,直到此時,張彥、糜威、糜竺才把話挑明瞭,原來張彥、糜威二人一直在悄無聲息的進行著一場暗戰,最喜劇的是,兩個人居然還都不知道對方是誰。
其實,張彥雖然表面上禁止了私自售賣彭城產業,但是他也知道,他是禁止不住的,於是便想出了這個辦法。在諸葛亮明面調查的時候,他又派遣了一個親信暗中操作此事,達到雙管齊下的目的。
而且當張彥知道還有另外一個人在收購彭城產業時,也沒有采取任何行動,因為這樣一來,到時減輕了他的財政壓力,如果那個人心懷叵測,那麼以後再收拾他也不遲。但他絕對想不到,與自己不謀而合,而且採取同樣方法的人竟然是自己的妻子的侄子。
現在他的擔心總算可以解除了,而且他對糜威也另眼相看,覺得糜威雖然年輕,但卻是一個人才,至少糜竺後繼有人了,有這樣的一個兒子,糜家的未來也就不用擔心了。
說實在的,這些年,糜家為他的霸業付出了太多,不光是錢財上的事情,還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糜竺文武兼備,才學過人,品行極高,而且也不缺乏商業頭腦,坐鎮張彥的大本營徐州,將徐州治理的井井有條。糜芳領兵作戰,卻戰死沙場,為國捐軀,就連糜竺的管家糜強也被張彥委以重任,目前在商部任職,擔任商部尚書。讓他來管理商業。商部是張彥在六部之外增設的一個部門,主要負責對外通商貿易這一塊,商貿所得,不上繳國庫,而是落入了張彥的囊中,所以商部尚書也只是個虛名,沒有實權,實則只是商貿的管事,而且商部也不再朝廷備案,相當於張彥的私人財政來源。
也正是因為如此,張彥才有這麼多的錢財來收購彭城的產業,而不動用國庫裡的一分一毫。
如今,糜家又多出來了一個糜威,對張彥來說,糜家實在是他最所倚重的家族,而且糜家的人也很識趣,從不拉幫結派,從不做為非作歹的事情,在徐州,乃至全國。都享譽盛名。當然。這也跟糜家家主糜竺的個人人格魅力有關。也和家教有關,也正因為如此,張彥才敢放心大膽的對糜家的人委以重任。
糜威的做法,就連當父親的糜竺都自愧不如,兒子雖然才十六歲,但卻比自己想的深遠,想的透徹,而且還敢於實踐。這件事。他之前也想過,但是一直沒有敢幹,就是怕觸犯了張彥的底線,所以在張彥不開口授意的情況下,他斷然不敢這麼做。
只是,他很好奇,糜家的財政大權一直在他的手裡面攥著,而且看守倉庫的都是他的心腹,如果糜威動了自己的錢,他不可能不知道。
帶著這些疑問。糜竺便當面對糜威說道:“沒有我的命令,你根本拿不到一分一毫的錢。你又是從何處挪用這麼多錢財來購買彭城的產業的?”
不光是糜竺有疑問,就連張彥也有同樣的疑問,如果糜威拿錢買產業的事情糜竺不知道的話,那肯定是糜竺有問題,至少是在哄騙他,或許是暗中授意讓糜威出面,藉以烘托出糜威的聰明。所以,張彥在聽到糜竺的問話後,可以確定的是,糜竺可以排除嫌疑了,而且這件事糜竺應該絕對不知道,因為他非常瞭解糜竺,這個人是個忠厚老實的人,斷然不會做出什麼欺瞞的事情來。
糜威聽到糜竺的問話,又注意到張彥也用疑惑的眼神望著他,他便笑著說道:“啟稟父親,我購買產業並沒有動用一分一毫的錢,而是和人進行口頭約定,約定好多少錢後,等到哪天真的遷都了,到那時才給予他們。如果不是我糜家的聲譽好,而且和殿下又有親戚關係,只怕我也買不來這麼多的產業。等真到了遷都的時候,我再將此事告知父親,父親肯定不會責怪我的。”
糜威的一番解釋,頓時讓張彥、糜竺鬆了一口氣,原來是這樣的一回事。張彥更多的是苦笑,早知道糜家參與進來了,他就不用費那麼大的功夫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