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都押在了張彥身上,糜氏是否會成為名動天下的望族,所有的希望也都系在了張彥一個人的身上了。
甚至為了糜氏的未來,糜竺的弟弟糜芳還搭上了一條性命。
好在,糜竺目光獨具,押寶押對了,張彥也沒有辜負他的希望,居然在短短的幾年之內,一躍榮登為名震天下的攝政王。甚至還有當皇帝的可能。
如今糜竺的妹妹糜貞作為張彥明媒正娶的第一個妻子。已經成為了燕王妃。如果張彥再當了皇帝,那麼糜貞必然會成為母儀天下的皇后,那麼糜竺就是當朝的國舅,糜氏的未來,也將從此改變,再也不用被商人的身份所束縛,從而一躍成為名門望族。
在彭城這個看似平靜的一潭湖水下面,其實暗流湧動。以陳群、張昭等人為首的朝中大臣,幾乎都凝聚在了一起,一直在秘密的謀劃著讓大漢天子禪位給張彥,改朝換代的陰謀。而且參與其中的官員更是多不勝數,甚至連一直被張彥所信任的錦衣衛指揮使徐盛也參與其中,更有衛將軍許褚、大理寺少卿諸葛瑾等人。
起初,也只是一些大臣在秘密謀劃這件事而已,但隨著錦衣衛指揮使徐盛的加入,錦衣衛所傳遞的訊息,都要經過徐盛。只要是和影響到這件事有關的情報,一律被徐盛給過濾掉了。這樣一來,處於高處的張彥,就像是一個聾子、瞎子一樣,一直被矇在鼓裡。
後來,參與其中的人數也越來越廣,大理寺少卿諸葛瑾的弟弟諸葛亮是最早發現事情端倪的一個人,後來在經過一段時間的瞭解後,本來也沒有再發現什麼,可是在於諸葛瑾的一次喝酒中,諸葛瑾因酒醉說出了這個秘密,讓諸葛亮感到這件事是無比的可怕。
這之後,諸葛亮的心中一直惴惴不安,他自己也並未聲張,而是悄悄的調查這件事,結果他發現,這件事的背後牽扯到了無數人的利益,參與其中的人數也越來越多,甚至連徐州刺史糜竺也牽扯進去了。
可是張彥本人,卻一直被矇在鼓裡,什麼也不知道,什麼也看不到。
諸葛亮也曾經幾次想捅破這件陰謀,但卻又欲言又止,如果他說出去了,那麼他就等於在和整個大漢的官僚體系做對,這些官僚體系能夠如此團結在一起,神不知,鬼不覺的謀劃著改朝換代的事情,由此可見,多少人的利益都在這件事上面。
如果不改朝換代,他們就算究其一生,也只是個一代名臣而已,在青史中也未必能夠留下濃墨的一筆色彩。可如果一旦改朝換代的話,那就不一樣了,他們就是開國功臣,受到的封賞也會變得豐厚,甚至子孫後代都會世襲罔替,享受他們的爵位。
這是一條龐大的利益鏈條,每一個參與其中的人都十分清楚這件事成功後所給他們帶來的巨大好處。
大漢的官場上,也前所未有的團結在了一起,所有參與其中的人,都不希望好事被破壞了,如果有必要的話,甚至會用十分極端的手段,殺人滅口也不是不可能。
同時,就連諸葛亮本人也有一些這方面的動心,但他的內心又十分的矛盾,一方面是出於燕王張彥對他的信任,一方面則是自己的利益,就連他的親哥哥也參與了其中,一旦事情敗露,他也會受到牽連。
這大半個月來,諸葛亮本人的內心十分的矛盾,今天在燕王府,在張彥的逼問下,他也感受到了一股前所未有的壓力,甚至能夠感受到張彥本人已經有所察覺了。在考慮了很久之後,諸葛亮才做出了一個這樣的決定,既不得罪那些文武百官,也不辜負張彥,索性便把糜竺的管家在秘密收購彭城的產業的事情和盤托出,準備讓張彥從糜竺入手,自己慢慢的發現這其中的陰謀。
燕王府裡,張彥足足等了近半個時辰,徐州刺史糜竺才從外面翩翩趕來,不等糜竺開口說話,張彥便急不可耐的問道:“從刺史府到燕王府這段不長的距離,糜刺史竟然走了快半個時辰了,由此可見,糜刺史日理萬機,公務十分繁忙啊,當真是辛苦糜刺史了。”
張彥把彭城作為臨時的都城已經有很長一段時間了,彭城地處徐州,所以徐州也就成為了一個十分重要的地位,徐州刺史,就相當於當年的司隸校尉,掌管著京畿附近的軍政大權。但張彥把朝廷體制改成三省六部制後,司隸校尉一職便不再設立,所以徐州刺史也就自然而然的成為了司隸校尉。
原本,徐州刺史的府邸是在郯城,是張彥為了政治需要。也為了便於掌控彭城附近的事情。這才於去年把徐州刺史的治所遷到了彭城。而且。他也在考慮,一旦從彭城遷都到了洛陽之後,他辛辛苦苦經營的根基彭城,也不能就此沒落,至少也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