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離開了府衙,頭也不回。
司馬懿在縣令走後,嘴角上則露出了一抹淡淡的笑容,他立刻喚來了一位心腹,在心腹的耳邊吩咐了幾句什麼,心腹連連點頭,便離開了府衙大廳。
其實,這個謠言,是司馬懿故意讓人散佈出去的,在蒯氏一族被全部斬殺之後不久,司馬懿便策劃了這個謠言。
劉琦斬殺蒯氏一族的訊息,猶如一顆深水炸彈一樣,迅速在襄陽周邊波及開來,尋常百姓根本不理解劉琦的所作所為,因為蒯氏一族輔助劉氏這麼多年來,一直沒有做過什麼傷天害理的事情。相反,蒯氏的人還時常大發慈悲之心,到處建立施捨用的粥棚,用以救濟那些吃不起飯的窮人。
除此之外。蒯氏一族更是荊州士族的領袖。蒯氏一族被殺。直接導致荊州士族對劉琦的擁護之心,再加上司馬懿在暗中散佈著各種各樣的流言,直接導致荊州士族對劉琦的支援率下降,都紛紛希望荊州能夠有一個真正的明主,來領導他們,共同治理荊州。
那些曾經受過蒯氏恩惠的大大小小的官員們,更是對恨透了劉琦,都認為劉琦已經瘋了。不然怎麼可能會殺掉勞苦功高的蒯氏?
表面上,荊州猶如一潭平靜的湖水,但實際上,在這潭湖水的深處,卻暗湧不斷,再加上今日謠言突然暴起,讓襄陽一帶的百姓頓時感到了一種空前的生活壓力,他們都覺得現在的荊州,是生活在夾縫中的,不論是北方的張彥。還是江東的孫權,都對荊州虎視眈眈的。
然而。這一切,正在為父親守靈的劉琦,卻毫不知情。
半個時辰後,一個心腹親兵來到了司馬懿的身邊,向司馬懿說出了一則重磅的訊息,蒯氏的那些門生故吏們,已經開始悄悄的行動了,他們私底下互相聯絡著,正在謀劃著為蒯良、蒯越兄弟報仇的事情,並且相約今晚在長沙太守鄧羲的家中聚集,共商大計。
長沙太守鄧羲,桂陽太守劉先,都是昔日在江夏劉琦的部下,他們和司馬懿、韓嵩等人一起輔佐劉琦剷平了蔡氏,可謂是有功之人。他們兩個,也因此被劉琦分別任命為長沙太守和桂陽太守。
其中,長沙太守鄧羲,則是蒯良的門徒,曾經跟隨蒯良學過經學,他的仕途,也是因為蒯良的推薦,才在江夏郡擔任了一個職位。
蒯良相邀的那五十多位前去進諫的官員中,鄧羲也是其中之一,那一天,鄧羲親眼目睹了蒯良被斬殺的全過程。
但是在當時的那種自身難保的環境下,也是鄧羲第一個人跳出來指責蒯越也是同謀的人,因為他在看來,即便自己不指認,作為蒯良形影不離的親弟弟,蒯越也難逃一死。反正蒯越必死無疑,倒不如趁機落井下石,反而能夠拯救他們一命。
但是實際上,在鄧羲指認蒯越的那一刻,他的心底則是在流血,因為他知道這麼做的後果是什麼,又將會給蒯氏帶來怎麼樣的災難。可如果他不這樣做,就無法存活下去,就無法為蒯良、蒯越一族的慘死報仇雪恨了。
事後,鄧羲又開始在暗中積極奔走,聯絡城中的各個官員,解釋自己當時的做法,並希望能夠得到他們的幫助,準備秘密圖謀攻打府衙,殺掉劉琦,替蒯良、蒯越報仇雪恨。
司馬懿得知這些情況後,只是冷冷一笑,因為這正是他所期望看到的,鄧羲要給蒯良、蒯越復仇,那就由他去吧,反正他在鄧羲他們的內部安插了一個眼線,可以知道他們的一舉一動,等到鄧羲策劃叛變,攻進府衙殺掉劉琦的時候,他再殺掉鄧羲等人,這樣一來,荊州就完全處在自己的控制之下了,而他也可以名正言順的將荊州獻給張彥,達到順利的過渡。
於是,司馬懿派人繼續監視鄧羲等人的一舉一動,眼線也從內部傳來了訊息,他們相約明天晚上子時,率軍殺入府衙,誅殺劉琦,替蒯良、蒯越報仇。而他們所帶領的人,大部分都是自己府中的家丁,並沒有軍隊中的人參與其中。
司馬懿得到訊息後,便開始積極的佈置,他要為這次復仇計劃亮出綠燈,因為僅僅憑藉著這些府中的家丁,根本不是劉琦親兵衛隊的對手。他要做的,就是調出親兵衛隊,讓這些殺劉琦的人可以暢通無阻。
於是,司馬懿親自去了一趟府衙,找到了劉琦的親兵衛隊的軍司馬,告訴那個軍司馬,說今天是自己的生辰,他在襄陽城裡也沒有什麼親友,主動邀請軍司馬到府中做客。
劉琦的軍司馬當然是受寵若驚了,能夠受到司馬懿的邀請,自然是激動萬分,並且表示願意去做客。
司馬懿更是建議讓他帶著那數百衛士一起前來慶祝,軍司馬猶豫了一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