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卑人在大漢的北方騷擾不斷,我們與鮮卑人之間的戰爭更是連綿不斷。此次朝廷派我前來,就是想要聯合你們匈奴人,共同對付鮮卑人,你們可以恢復祖先的基業,我們也可以剪除一個敵人,這樣對我們雙方都很有利。除此之外,朝廷更像恢復絲綢之路,西域更是絲綢之路上的關鍵地域,大王威震西域,聲名赫赫,就連在京城的當今天子都聽說過大王的名字。如果大王願意和我們大漢結盟,先把鮮卑人趕出這片草原,然後我們之間再訂立盟約,相互之間永久性的保持和平,大王既能光復祖業,我們也能剪除邊患,而且還能保持絲綢之路的暢通,那麼位於絲綢之路上的西域,屆時就會再次變得繁榮昌盛,說不定我們的陛下一高興,就把大王封在西域為王,世襲罔替,豈不美好?”
不得不說,龐統的這一番話,極具誘惑力,而且也說道呼衍輝的心坎裡了。
其實,匈奴的單于,世世代代都是由欒提氏擔任,呼衍氏只是匈奴人當中的一個貴族,與蘭氏、須僕氏同為欒提氏相互聯姻的貴族,但自從北匈奴單于逢侯單于被漢軍所殺,其五個兒子為了爭權奪利,自相殘殺,使得北匈奴雪上加霜,而新上任的單于因為太過殘暴,在一次出遊的時候,被匈奴牧民所殺,而他的兒子還小,根本不足以擔任單于。
於是,本應繼任的單于,卻被其舅父須僕氏給奪去了權力,自稱為單于,此舉立刻引來了蘭氏、呼衍氏、欒提氏的極度不滿,於是聯合擊敗了須僕氏,重新還政於欒提氏。
但是欒提氏看到國力削弱,留在西域又會受到漢軍的威脅,於是被迫再次西遷,帶走了絕大部分人。然而,呼衍氏卻因為種種原因,並沒有隨行,於是便留在了西域,後來又遷到烏孫國境內,與烏孫人和平相處,互相通婚,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才有了現在的規模。
呼衍氏以前在匈奴是王,所以後繼者連同王位一起繼承了過來,稱為呼衍王。
直到呼衍輝這一帶,他的野心極大,而且也很聰明,先娶了烏孫國國王的唯一女兒,然後又用手段奪取了烏孫國的王位。
呼衍輝也曾經派人去以前北匈奴遷徙的康居國找過自己的族人,希望能夠跟隨他一起東進,恢復先祖的基業,但可惜的是,幾十年前遷徙到康居國的匈奴人,因為迫於世仇大月氏的威脅,所以再次向西遷徙,遷徙到了更加遙遠的地方,據說沒有人知道他們落腳在什麼地方,彷彿從此消失了一般。
呼衍輝得知這一訊息後,確信他所帶領的匈奴人成為了這裡唯一的希望,於是他便將呼衍王、烏孫國王合二為一,自稱單于,想要再造昔日匈奴的輝煌。
不過,呼衍輝雖然自稱單于,但大家還是都稱呼他為大王,因為單于這兩個稱呼,對他來說實在是太過沉重了,也只是對外人而言,自己人依舊稱之為呼衍王。
此時此刻,大帳內的氣氛已經沒有之前那麼緊張了,龐統、阿尤布都靜靜的站立在大帳內,而呼衍輝則是一番若有所思的樣子。
對於龐統說的話,呼衍輝半信半疑,於是問道:“你有一個人,我憑什麼相信你能幫我打敗匈奴人,奪回金微山?”
龐統抬起手指,指了指自己的腦袋,對呼衍輝說道:“就憑這個!”
“你的頭?”呼衍輝不解的問道。
“是智慧!”龐統道,“哦,用你們匈奴話來說,我就是你們匈奴人的‘屠耆’!”
屠耆這個詞語,龐統也只是跟阿尤布在路上學的,此時正好派上用場。不過,他說的匈奴話畢竟不太純屬,說屠耆這個詞語的時候,有些不倫不類,但好在還能讓人聽得懂他在說什麼。
呼衍輝聽龐統說完這句話,不禁覺得有些好笑,一個其貌不揚、個頭矮小的人,若是在匈奴人裡,肯定是個三級殘廢,賣給別人當奴隸都沒有人要。可這傢伙居然說自己是屠耆,真是大言不慚。
屠耆,是匈奴話,意思是,聖賢。
龐統自吹自擂的說自己是匈奴人中的聖賢,自然會讓呼衍輝感到有些好笑。
不過,呼衍輝沒有笑出來,他現在正在左右為難之際,與鮮卑人的戰鬥,也是勝少敗多,損失更是非常慘重。如果龐統真的像他說的那樣,是一個屠耆的話,那麼呼衍輝現在正是需要屠耆的時候,他需要一個屠耆來為自己出謀劃策,指點迷津,讓他徹底的擊敗鮮卑人,光復匈奴人的祖業。
呼衍輝問道:“既然你自稱是屠耆,那麼就一定很聰明瞭,我問你,你有什麼辦法能夠讓我以最少的代價,擊敗鮮卑人?”(未完待續。。)
460西風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