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支聯合軍的主體是馬家軍,十一萬大軍裡面共有七萬是馬超的部下。張彥有兩萬八千人,羌人則有一萬三千人,但因為張彥是燕王,全天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人物,所以這支聯合軍的總指揮就自然而然的落在了張彥的身上,而且大家也都心悅誠服。
會議在辰時舉行,馬騰、馬超、馬岱、馬鐵、馬休、馬剛、龐德、龐柔、楊阜、王雙、楊秋、成宜等人全部參加,而太史慈、許褚、諸葛亮、龐統以及羌人的六位渠帥,也都必須到場。
辰時到了的時候,姑臧城的太守府大廳裡,座無空席,這裡還是第一次坐滿了這麼多的人,而今天坐在上首位置的,更是名動天下的攝政燕王張彥。
張彥從後堂走了出來後,在場的所有人都不約而同的從座位上站了起來,向著張彥畢恭畢敬的拜道:“參見燕王殿下!”
“不必多禮,都坐下吧!”張彥道。
眾人紛紛落座,這邊剛坐下,那邊張彥便道:“今天把大家都叫到這裡來,只是想宣佈幾件事。”
大廳內靜謐異常,在場的人都目不轉睛的望著張彥,一副聚精會神的樣子,都洗耳恭聽。
張彥道:“此次出兵,意義非常,目的明確,就是要將鮮卑人驅逐出涼州。但根據斥候探明的訊息,佔據敦煌的鮮卑人只是西部鮮卑的極小一部分,西部鮮卑真正的大軍在稽落山一帶,那裡是他們的棲息之地,大約有四十萬鮮卑人在那裡駐紮,虎視眈眈的注視著大漢的一舉一動。如果不先下手為強,恐等到鮮卑人進攻的時候,我們就變得很被動。”
頓了頓,張彥接著說道:“不過,由於鮮卑人分散在兩地,所以我決定大軍兵分兩路,一路由涼州牧、鎮西將軍馬超率領,從姑臧一路向西,收復張掖、酒泉、敦煌、張掖屬國四地。另外一路大軍則由本王親自率領,直撲稽落山,攻擊鮮卑人的腹心之地,給鮮卑人一個沉重的打擊。”
此話一經說出口,在場的有不少人都面面相覷了一番,臉上更是充滿了憂慮和顧忌。因為鮮卑人太過強大,稽落山一帶的鮮卑人有四十萬之眾,而他們這次出兵的總人數加一起才不過十一萬餘人,鮮卑人幾乎是全民皆兵的民族,即便排除那些婦女、老人和孩子,少說也有十餘萬能夠戰鬥的人,而且還全部都是騎兵。
在這麼強大的軍力面前,張彥居然還要提出來分兵兩路,許多人都持著懷疑的態度,認為張彥肯定是瘋掉了。
其中,最為擔心的要數羌人的渠帥,他們不是這次戰爭的主角,只是礙於面子,才被派遣來幫助馬超的,但當時馬超只是說要驅逐鮮卑人出涼州,收復敦煌等失地,可千萬沒有說還要去鮮卑人的腹心之地進攻鮮卑人,就他們這點兵力,還不夠鮮卑人塞牙縫的呢,這仗怎麼打啊。
持著同樣懷疑態度的還有馬騰、馬超他們,雖然他們早就聽說過燕王是如何如何的厲害,但是此次燕王帶來的將士一看就是沒有上過戰場的,雖然又來了幾千精銳,但面對十餘萬的鮮卑鐵騎,根本不濟事啊。
馬超一副欲言又止的樣子,看了張彥一眼,皺著眉頭,卻始終沒有把話說出來。
張彥見狀,便對馬超說道:“孟起,你要是有什麼疑問的話,就儘管問吧。”
馬超當即開口道:“啟稟燕王殿下,此次出兵,我們共有十一萬聯軍,人數也不算少,可是要去攻擊鮮卑人腹心之地的稽落山,與那裡的四十萬之眾比起來,這就少太多了。而且,這還是鮮卑人聚集在稽落山一帶的人數,還沒有算上在稽落山更北邊的地方。可是燕王殿下這時不僅要去招惹稽落山的鮮卑人,還要分兵兩路而進,是不是有些太過草率了?”
馬騰也急忙抱拳道:“燕王,孟起說的極是,我以為,我們應該一起去敦煌,驅逐那些鮮卑人之後,便在敦煌一帶層層設防,佈下重兵,防止鮮卑人前來報復。聯軍人數雖多,但大多都是步兵,而鮮卑人都是騎兵,真的在野外交鋒起來,我們會吃很大的虧。相反,如果我們能夠據守城池,緊守關隘,依靠堅固的城牆來進行抵禦鮮卑人,鮮卑人不擅長攻城,如果久攻不下,自然就會自行退去……”
不等馬騰把話說完,張彥便笑著說道:“你們大可不必擔心,本王既然做出了這樣的決定,必然有必勝的把握。不過,要去稽落山,本王要帶領的只能是騎兵,本王部下的騎兵有限,想從你們這裡借出一些馬匹,以供騎乘,只要一萬匹戰馬即可,其餘軍隊,都由馬騰、馬超率領,前往涼州西部,去收復敦煌諸郡。”
此話一出,更讓人感到頗為詫異,眾人本以為張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