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部分(2 / 4)

在朝陽縣,然後寫了一封信,派人送給劉琦,請求下一步的指示。(未完待續。。)

515劉備的宿命(3)

白茫茫的積雪,覆蓋住了整個北國,西北風繼續呼嘯著,捲起地上的一些積雪,拍打在了行人的臉上,讓本來就感到寒風刺骨的行人,又增加了一層寒意。

在通往陳郡郡城陳縣的官道上,突然出現了一名騎上,騎著一匹潔白無瑕的馬匹,在雪地裡疾馳,那座下戰馬的面板似乎已經和白雪融為了一體,若是從遠處不仔細看,你很有可能會看到一個凌空在飛翔的人。

饒是這種惡劣的天氣,也絲毫沒有阻擋住這匹白馬的速度,在官道上行人的面前疾馳而過,只留下一道殘影。

這匹戰馬,正是現今漢朝僅有的一匹汗血寶馬,因其全身皮毛都是白色,所以被稱之為白龍。而騎在白龍馬背上的人,不是別人,正是當今內閣的丞相,兼統領全國兵馬的大將軍,姓張,名彥。

此次張彥獨自一人策馬狂奔,並不是一時興起出來踏雪、遛馬,而是正在急匆匆的趕往陳縣。

此時距離劉表發動的戰爭已經過去半個多月了,戰爭以漢軍防守反擊勝利而告終,而在這場戰爭中,楊修、袁渙兩個人表現的極為出色,當然還有一個人也有著不可磨滅的功勞,那就是陳王劉寵。

戰爭爆發之時,張彥正處在變革的關鍵時刻,自己不能親率兵馬與劉表一較高下,也不能調動直屬在他部下的近衛軍,只能從其他地方一點一點的抽調兵力前去支援。

當戰爭結束之後,豫州境內雲集了差不多快有十萬的兵馬了,當然其中大部分是預備役。也就是所謂的民兵。

正所謂。國無防不立。為了彌補兵源的匱乏,張彥在幾年前設立了民兵體系,以藉此從這個體系中補充正規軍隊所缺失的戰鬥人員。但張彥做夢都沒有想到,實行民兵體系數年之後,面對劉表的大軍進犯,擊敗來犯之敵的竟然都不是正規軍,而是當年所建立的民兵體系。

不得不說,民兵體系增加了國防力量。也彌補了正規軍隊防守漏洞的缺失,對於張彥來說,這倒是一個意外的收穫。

為此,張彥在彭城一忙完了事情,便騎著白龍馬,獨自一人,策馬揚鞭,馳騁在奔赴陳縣的道路上,因為他要在那裡,設下慶功宴。大宴這次取得戰爭勝利的功臣,該封的封。該賞的賞,一定不能涼了將士們的心。

除此之外,他還有一個目的,就是要見一見投降過來的張繡。

距離陳縣已經不遠了,張彥依稀都能看見陳縣的城牆了,汗血寶馬的速度,果然名不虛傳,從早上出發,一路狂奔,快到午時,就已經差不多到了。要知道,從彭城到陳縣,中間可是相隔六百里呢。

汗血寶馬日行千里,果然不是傳聞。

只可惜,這樣的馬匹太少了,要是能夠所有騎兵座下都由一匹這樣的戰馬,那麼他就能夠用騎兵部隊展開閃電戰了,再配合張彥這邊獨有的霹靂彈,試問誰能擋的住這樣的軍隊?

可惜的是,普通的戰馬日行二百里都已經差不多是極限了,而且在雪天,還要受到天氣、地形的影響,可能還要減半。

所以,物以稀為貴,確實是這個道理,而且這樣稀少的汗血寶馬,也確實不負眾望,有著他讓人感到珍貴的一面。

自從烏雲踏雪馬戰死之後,張彥就像失去了兩條腿一樣,還好汗血寶馬及時的出現了,彌補了他的缺失,而且比烏雲踏雪馬似乎更有耐力,更有激情。

張彥騎在白龍馬的背上,猶如一支離弦之箭,“嗖”的一聲,便向著陳縣的縣城賓士了過去。

陳縣的陳縣外面,陳王劉寵、潁川太守楊修、汝南太守袁渙,以及已經投降的南陽太守張繡,還有何儀、劉闢等人,都齊聚在陳縣的縣城門口,再後面則是陳郡太守駱俊率領的屬官以及歡迎的隊伍。

大家都翹首以盼,靜靜的等待著張彥的出現。

作為燕王,還是權傾天下,集內閣丞相、大將軍於一身的重量級人物,本該待在彭城裡面,靜靜的等候著他們這些人前去拜見。可現在倒好,竟然反了過來,卻是張彥跑了出來,來會見大家。

所以,對於這次的慶功宴,每一個人都顯得極為重視,而對於那些陳郡的屬官和百姓們來說,一生能得見燕王一面,這輩子就知足了,說不定以後還能跟子孫後代說起這件了不起的事情。

自從張彥的新政出臺之後,皇權得到了限制,原本在民眾心中皇帝是至高無上的想法被打破了,原來還有人可以對皇權進行限制,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