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下就說說我的愚見吧。驃騎大將軍之所以會有此敗,其最大的一個原因是太過冒進了,大將軍恨不得早點消滅孫氏,平定江東,敵軍正是利用了大將軍的這個心裡,才誘敵深入,設下埋伏,想要全殲我軍。孫策佔領江東雖然沒有幾年,但江東卻被孫氏治理的井井有條,甚至連同強橫一時的山越也開始逐漸向孫策進行妥協,可以說,孫氏在江東的根基較為牢固,如果急切之間攻下了江東,之後的數年,江東也未必真心歸附到我軍,肯定會時常發生反叛。”
張彥聽後,覺得魯肅說的倒也有幾分道理,便問道:“子敬,那依你之見,我軍該如何做,才能攻下江東?”
魯肅道:“江東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以目前的形式來看,我軍確實有些準備不足的地方。第一,我軍兵力太少,分兵佔領江東各縣的能力有限,如果沒有軍隊駐防作為威脅,江東各縣未必會真的歸附,很可能會再次反叛。要想佔領整個江東,必須要藉以有強大的軍力,每佔領一縣,就要留下駐軍,名義上是保境安民,實際上是防止叛亂髮生。第二,佔領江東各縣之後,必須要派遣一批為政能力較高的官員,可以遊刃有餘的處理好大大小小的政事。第三,必須要步步為營,逐漸蠶食江東,絕對不能貪功冒進。如果能做到以上這三點,五年之內,必然能夠佔領江東全境,孫氏的勢力也必將徹底在江東瓦解。”
張彥聽完魯肅的這一番建議後,不禁覺得十分受用,同時想起陳登臨終的遺言,說陳登死後,能夠接掌揚州牧一職的候選人,就是魯肅。
而且,魯肅在歷史上也很出名,是孫吳集團,繼周瑜之後的第二代大都督,在魯肅當大都督的期間,孫吳的局勢相對的穩定,由此便可以看出魯肅的實力。
就魯肅剛剛提出的三點,張彥可以立刻兌現其中兩點,在關於兵力的問題上,卻是一個老大難的問題。
因為,張彥初開始走的是精兵政策,雖然統一了北方,但兵力一直相對較少,而且已經駐守在北方邊境的兵力也不能夠調動,否則的話,北方邊境會失去了威懾力。但張彥現在的主要對手都在南方,可是陳兵在南方的兵力少得可憐,若不是張彥從彭城帶來了趙雲、許褚這支大軍前來支援,現在的揚州軍只怕會全軍覆沒了,江東軍也可以率軍長驅直入了。
張彥道:“你說的這三點,本王都十分同意。只是,現階段還無法實現。陳登和三萬七千多名的將士全部慘死在鄡陽縣城,這個仇,我們一定要報。但是就目前的情況和形勢來看,我軍自保都難,就更別說是報仇雪恨了。正所謂君子報仇,十年不晚。越王勾踐臥薪藏膽還二十年呢,所以,我覺得,我們應該暫時先撤軍,用優勢兵力佔領較為主要的城池,與江東孫氏形成對峙。等本王將兵力抽調過來的時候,我們再展開進攻不遲!”
張彥打定了主意,其餘人也不再好說什麼,不管是主戰還是主退,都是異口同聲的抱拳道:“一切全聽燕王殿下調遣!”
於是,張彥便下令撤軍,撤軍到丹陽郡的郡城宛陵城。除此之外,張彥也開始收縮兵力,為了怕出現意外,主動放棄了一些城池,派人通知蔣欽,率軍退回錢唐,只要守住錢唐,不讓江東軍進入吳郡境內,便是大功一件
說撤軍就撤軍,絲毫沒有一點拖泥帶水的樣子,所有的漢軍,都退出了黟縣城,全部退往宛陵城。
兩天後,大軍抵達宛陵城,張彥留下劉曄來當丹陽郡的太守,並且從許褚軍中分出五千多兵力給趙雲,共計組成八千人的隊伍,全部留給了趙雲,讓趙雲駐守在宛陵城。這之後,張彥率領大軍回到了金陵城,張彥正式任命魯肅為揚州牧,接替陳登的位置,全權負責這裡的事情,而周泰則被張彥封為吳郡太守,而至於壽春、廬江這兩個太守,張彥則提拔馮習、涼茂二人去擔任。
至此,張彥總算交待完畢,他帶著許褚返回彭城。臨走前,專門囑咐魯肅,讓魯肅在注重民生的同時,也要注意軍事力量,可以加強揚州軍的人數,初步計劃讓魯肅招募十萬人的揚州軍。
張彥撤退,佔領了丹陽、吳郡兩地,孫權也沒有再派遣軍隊前來追擊,而是委派呂範為會稽太守,帶著陳武、凌操、譚雄、潘璋四將去上任,暫時先維持會稽以及南昌郡的安危,與新上任的揚州牧魯肅進行對峙。
鄡陽縣城大捷後,洪水的水位慢慢下降到了正常位置,於是周瑜率領水軍逆流而上,重新返回彭蠡澤,辭別孫權,回到柴桑,準備與劉備派來的援軍回合,對於禁駐守的潯陽,進行猛攻!(未完待續。。)
403江東使者
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