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部分(3 / 4)

三矢連弩是誰製造的。

張郃、高覽二將對於三矢連弩並不陌生,曾經張郃率領過那支連弩軍隊。

據張郃提及,製造這種連弩的人,姓馬,叫馬均,是扶風人,只知道當時馬均是被袁紹邀請來到冀州的能工巧匠。起初。這種三矢連弩是研發出來對付公孫瓚的。公孫瓚的軍隊以騎兵居多,而且所部精銳白馬義從更是所向披靡,為了能與之對抗,才有了三矢連弩。

但是,三矢連弩的做工非常精細,且步驟繁瑣,所需要的弩箭也是特製的,當時袁紹急於對付公孫瓚,只做了一千張弩機,三萬支弩箭。在戰爭中取得勝利後,袁紹才又讓馬均加緊趕製。

但後來。馬均父親病故,馬均不得不回到扶風守孝,所以連弩製造的計劃,也就此擱置,目前在河北軍裡,只存有一萬張這樣的弩機,十萬支箭矢而已。

所以,在戰爭中,不到萬不得已,袁紹一般不會用這支隊伍。

張彥得知了這個資訊後,喜出望外,當即下令雍州刺史鍾繇尋找馬均,一旦找到馬均後,立刻把馬均送到濮陽。

另外,為了加強河北的防範,張彥調遣徐晃所部,前往河內黑山一帶駐守,黑山地處冀州、幷州、河南、兗州的交界之處,算是一個四不管地帶,所以地理位置十分險要,將徐晃調動到這裡,也是為了以後進攻河北而打下基礎。

一方面,張彥讓諸葛亮研發連弩,又尋找大發明家馬均,精心研製戰爭武器。另一方面,他則派人四處收集硝石、硫磺、木炭等物,而且越多越好,他也準備自己研發秘密武器。

兩件事,同時進行,互不耽誤。

同時,張彥做出調動命令,讓右大將軍于禁,率領李典、毛玠奔赴廬江,與張遼、高順二人進行換防。

這則調令,看似平平無奇,但卻是張彥對於禁、李典、毛玠等人的不信任。畢竟,于禁、李典、毛玠都曾是曹操的舊部,如今曹操當上了河北之主,張彥擔心於禁、李典、毛玠等人會和曹操有聯絡,這才聽信了賈詡的意見,以正常的調動,讓于禁、李典、毛玠等人與張遼、高順換防。

張遼、高順都曾是呂布的部下,呂布死在了曹操的手裡,張遼、高順一直很想報仇,更視曹操為仇敵,所以調動過來,以後對河北開戰,利大於弊。

除此之外,張彥又調動趙雲、許褚的兩支大軍趕來濮陽回合,責令太史慈、徐晃加強防範。

等到張彥的秘密武器研製成功,他就會率領大軍進攻河北,然後步步為營,一點一點的蠶食河北,直至消滅曹操。

……

李財帶著張彥的命令,再一次來到了遼西,會見烏桓大王蹋頓。

此時的烏桓,已經今非昔比了,由於蹋頓與張彥做了幾次貿易,其兵器、戰甲都十分優良,遠遠高出身為世仇的鮮卑人,所以這幾年內,蹋頓利用自己軍隊的優勢,東征西討,統一了烏桓各部,讓烏桓各部都對他俯首帖耳。

此外,蹋頓更是果斷出兵擊敗了東鮮卑,迫使東鮮卑西遷,控制了塞外的大草原,然後又向東北進攻扶余,使得扶余人臣服。

接著,蹋頓率軍抄略遼東,與公孫度交戰數次,互有勝負。

此時的烏桓,已經一躍而成為塞外的控制者,烏桓民族也在蹋頓的率領下,踏上了向外擴張的道路,經過幾年的積蓄,烏桓實力大增,正準備再次對外發動戰爭時,李財來了。

做為老朋友,蹋頓十分熱情的接待了李財,雖然許久沒有來烏桓,但這一路上也已經打聽過了一些訊息,蹋頓還是昔日的蹋頓,但其地位已經不同了。

李財與蹋頓把酒言歡,蹋頓在酒宴上十分感激李財,說李財是他的福星,若不是李財送來了這麼多武器和戰甲,他的軍隊不會取得這麼優異的成績。

於是,李財看準時機,向蹋頓說明了他這次的來意,希望蹋頓能夠率領烏桓的大軍,席捲幽州。並且告知蹋頓河北發生了鉅變。昔日的河北之主袁紹已經死亡了。而曹操取而代之,成為了新的河北之主。

李財告知蹋頓,曹操是反叛大漢的逆臣,攝政王準備和烏桓聯手對付曹操,為此,攝政王還專門正式冊封蹋頓為烏桓大單于。

說著,李財便獻上了敕書以及印綬。

烏桓和南匈奴一樣,是一個內附大漢的少數民族。總人口不多,而且經常受到世仇鮮卑人的壓迫,生活在漢人和鮮卑人的夾縫中,曾經數次反叛朝廷,又數度歸降,總之,這是一個複雜多變的民族。

除此之外,李財還告知蹋頓,事成之後,攝政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