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部分(1 / 4)

張彥與樊阿相識多年,知道樊阿從不和自己開玩笑,既然樊阿說了公孫度活不過三個月,那就足以證明公孫度確實是病入膏肓了。

“若果真如你所說,公孫度活不過三個月,那我留他在彭城又有何用?對了,你剛才給他開的藥方,能夠維持他多久的生命?”張彥道。

“我開的藥方只是減輕他的痛苦,並不能為他續命。即便是我師父來了,也無法能夠起死回生。”樊阿道。

張彥聽後,於是又有了新的安排,緩緩的道:“看來,必須要打破原來的計劃了。”

話音落後,張彥便對華歆說道:“華大人,這幾天煩勞你一直陪同在公孫度的身邊,並且傳令各處,中止一切行動。”

“燕王是想放公孫度回遼東?”華歆急忙問道。

“嗯。”

華歆辯解道:“可是公孫度手握重兵,若就此放其歸去,遼東……”

張彥道:“若是強留公孫度在彭城,一旦他死了,會讓天下很多人來誤以為是被本王所殺。他的兒子公孫康並不是一個善茬,如果公孫度死在了彭城,本王就是有理也說不清了。屆時,公孫康也就有了造反的理由。本王剛剛平定河北,不想再多生事端,姑且讓公孫氏再逍遙快活幾年,短則三年,長則五年,本王必然會率領大漢的鐵軍踏平遼東,徹底剷除公孫氏的勢力。”

華歆見張彥主意已定,也不再多說什麼,只是將在皇宮中聽到公孫太后和公孫度的談話內容告知給了張彥。

張彥聽後,對華歆說道:“繼續嚴密監視太后的一舉一動,有任何風吹草動,立刻來稟告我!”

“喏!”華歆抱拳道。(未完待續。。)

371司馬仲達

張彥沒有再對公孫度做出任何行動,一切都順其自然,公孫度在彭城裡待了兩三天後,便帶著黯然的心態返回遼東去了。

公孫度走後不久,張彥又派遣使者趕赴遼東,以天子的名義對公孫度進行了賞賜。除此之外,張彥更是派遣李財秘密潛入遼東,替他打聽遼東的情況。

這之後,張彥則全心全意的將事情全部集中在科舉制度上。

經過一番精心準備,進入九月份後,大漢正式迎來了有史以來,第一次的科舉考試的殿試。自建安三年起,科舉制度定下九年義務教育的基本方針,但自從張彥平定河北,其勢力範圍擴大了一倍還多之後,對於人才的迫切需求,已經讓他等不了那麼久了。

於是,在過去的幾個月裡,張彥加快的考試的選拔時間,郡試、州試都基本上在一個月內完成,緊趕慢趕,才趕到這個時候來舉行殿試。

各地考生從四面八方紛紛進入彭城,在建成不久的文學館休息,顧雍全權負責接待工作,對各地來趕考的學子都進行了一番最基本的瞭解。

此次前來趕考的學子共有五百二十一人,這些人都是從縣試、郡試、州試這三個環節當中,層層選拔出來的精英學子。由於張彥大力推行科舉制,並且對其十分重視,所以在以往的每次科舉考試當中,科舉成為了對官員要求最嚴格的一件事,凡是主考官。都必須向朝廷上奏科舉考試的情況,張彥更是派遣錦衣衛在當地駐守,以達到監察科舉制的透明化。

所以說,這五百二十一人,都可謂是萬里挑一的學子,在某種程度上,這些人都已經算的上是佼佼者了。

顧雍安排好趕考的學子後,又重新按照各州彙報上來的考生名單,逐一進行了核實。

但是,在臨近殿試的最後一天晚上。顧雍卻只核實了五百二十個人。還有一個人不知道出了什麼原因,竟然一直沒有前來報告。

張彥首次以攝政王的身份代替天子來主持科舉考試,卻不想就出現了一位考生缺考的事情,這不免會讓人覺得顧雍很是沒用。

正因為如此。顧雍也顯得很是焦急。他看了一下這位缺席考生的名字。叫做“司馬懿”。

司馬懿,字仲達,河南州河內郡溫縣人。溫縣縣試第一名,河內郡郡試第一名,河南州州試第一名。

顧雍低頭看了一下手中簡短記載考生籍貫和各級考試的情況,看完之後,表情上略微顯現出了一些驚訝之色。

建安三年,張彥以洛陽、滎陽、河內三地共同組成了一個新的州,因洛陽殘破,張紘久居河南城而取名為河南州,是張彥整個勢力範圍內,最小的一個州。

雖然顧雍略微驚訝司馬懿的考試情況,但轉念一想,河南州的人口遠不如其他州,加上飽學之士又不多,參加考試的人估計也沒多少,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