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部分(3 / 4)

得司馬懿是罪有應得。

但隨後,張彥釋出了一道聖旨,說司馬懿舞弊,取消了司馬懿今科狀元的稱號,罰他今後兩次殿試都不得參加。並且將狀元的稱號轉移到了高堂隆的身上,探花傅幹成為了榜眼,此次殿試的第四名,順延成為了探花。

張彥更是派遣錦衣衛秘密監視司馬懿,從此,司馬懿在張彥的影響下,開始了長達十八年的雪藏。

司馬懿帶著一絲的遺恨,離開了彭城,帶著上任用的一紙文書,去蒼亭上任去了,同時心中更是充滿了對張彥的恨意。

科舉的事情,終於告一段落了。而這時,濮陽那邊也傳來了訊息,經過幾個月的辛苦研究,諸葛亮、馬均、龐統、徐庶、王倫等人終於研製出來了幾種新式武器,希望燕王能夠抽空過去看看。

張彥得到這個訊息後,立刻讓阿尤布將自己的白龍給牽了出來,他只帶了阿尤布、徐盛這兩個人隨行,將政務暫時交給了陳群、張昭他們代為處理,懷著極其興奮的心情,馬不停蹄的趕往濮陽。

從彭城到濮陽,平時少說也需要走上三四天的,可是張彥等人卻只走了兩天便抵達了濮陽。

張彥策馬來到濮陽城後,直接去天工局,諸葛亮聽聞張彥來了,立刻喜出望外,急忙帶著天工局的全體人員出來迎接。

一番寒暄之後,張彥便問道:“新造的武器呢?”

諸葛亮朝手下的官吏打了一個手勢,官吏立刻將新造的幾種武器全部抬了過來,一一擺放在張彥的面前,一共有三種,分別為連弩、火銃、火炮。

連弩按照張彥的要求,一次發射一支,可以連續發射十支弩箭,小巧精緻,攜帶方便,利於單兵使用。

至於火銃和火炮,諸葛亮等人大多是摸著石頭過河,雖然張彥給他們講解了造這些武器的原理,但是畢竟諸葛亮等人都是第一次接觸這些東西,但在實際的研發過程中,卻讓他們耗費了不少腦細胞。

好在諸葛亮、龐統、徐庶等人都是絕頂聰明的人,另外再加上馬均、王倫這兩個技術高超的工匠,以及整個天工局裡的五百各個領域裡頂尖的匠人,歷時幾個月,終於將火銃、火炮給研製出來了。

他們也曾經試驗過幾次,覺得效果還算不錯,這才敢拿出來讓張彥過目。

張彥看了一眼擺放在面前的三種武器,立刻喜笑顏開的道:“走,拉到校場上試練一番!”

諸葛亮等人也都對新式武器充滿了信心,派人將武器帶到校場上,他們則跟隨張彥一起快步來到了校場上。

一炷香後,校場上的軍士按照張彥的安排,在遠處擺好了箭靶,張彥首先拿起連弩來進行試射。

張彥端起連弩,只覺入手沉重,弩機完全用鐵皮包裹著,看不出裡面的構造,但是單手無法握住,必須用雙手來握。

弩機的前端較重,後部分的機括部分較輕,給人一種頭重腳輕的感覺。

但是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因為弩機的前端有一個長長的匣子,張彥只看了一眼,便知道這匣子裡應該裝的是弩箭。

張彥雙手握著弩機,連續試射了好幾支箭矢,雖然射速並不像現代手槍那麼快,但比起反覆裝填弩箭要來的輕鬆許多,若是大軍人手一張這樣的連弩,一千人便可以射出一萬支箭矢,真正的達到萬箭齊發的狀態。

弩箭飛射出去,都正中箭靶的靶心,在一旁的將士看了,都一起歡呼雀躍,說燕王殿下神射!

緊接著,張彥又站的稍微遠了一些,剛才是在五十步的地方,這次在八十步的地方,同樣射擊時,卻發現在八十步的位置時,弩箭射出去,也射倒靶心了,但是卻沒有多大的勁力了,已經成為了強弩之末,有幾支箭矢都無法射在靶心上,直接掉在了地上。

諸葛亮急忙過來說道:“燕王殿下,連弩的最佳射程是在五十步的位置,在五十步左右,才能夠真正發揮出連弩的威力來。”

張彥將手中的連弩遞給了諸葛亮,說道:“換火銃試試!”

諸葛亮命人將火銃拿來,張彥拎著火銃,仔細的觀看了一番,只覺得這火銃與現代的槍支相去甚遠。

這種火銃只有一個長長的筒子,火藥需要從槍管的頭部填裝,在尾部也沒有扳機,也沒有槍托,只有一根引線,點燃引線後,槍管裡的火藥便會發生反應,劇烈膨脹後,形成衝擊氣浪,然後將槍管裡的圓形彈丸發射出去。

這樣簡陋的火銃,根本算不上火銃,只能算是一種發射工具而已。

張彥不是很喜歡,但還是進行了試驗,結果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