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部分(2 / 4)

抵達了原平縣內,距離雁門關已經不足百里。

就在這時,斥候傳來了訊息,鮮卑單于軻比能率領十萬鮮卑鐵騎,已經進入了雁門關。

“來遲一步!”張彥聽到這個訊息後,重重的嘆了一口氣。

“攝政王,軍師臨行時,曾經給了你一個錦囊,說是萬一鮮卑人已經進入了雁門關,就請你開啟那個錦囊,如今正是開啟錦囊的時候啊。”太史慈在一旁提醒道。

經太史慈這麼一提醒,張彥立刻想起來了,當即從懷中拿出了錦囊,開啟之後,但見裡面有一封書信,張彥匆匆看了一番後,臉上的陰雲一掃而空,並且哈哈大笑了起來,自言自語的道:“妙計!妙計!果然是妙計啊!”

太史慈好奇的問道:“攝政王,軍師留下了什麼錦囊妙計?”

張彥笑道:“暫時先保密,等到時候你就知道了。”

話音一落,張彥便傳令大軍加快行軍,務必在今日內趕到廣武縣。除此之外,張彥更是派人去後面告知張遼、徐晃二人帶領大軍在原平縣做好準備。

廣武縣與原平縣相距只有五十里,張彥率領大軍一路疾奔,終於在當天申時趕到了廣武縣,但是沿途卻遇到了不少從廣武縣向南逃逸的百姓。

張彥派人去詢問了一下這些百姓,得知鮮卑人已經出了雁門關,分兵好幾路。由北向南。席捲沿途村莊、鄉鎮甚至是縣城。

埒縣。樓煩、陰館等縣均遭到嚴重的破壞,鮮卑人燒殺搶掠,無惡不作,三縣百姓民不聊生,而廣武縣聽聞此訊,紛紛拖家帶口,望風而逃。

根據難逃百姓的訊息,此時的廣武縣城。已經是一座空城了,但是鮮卑人還沒有抵達廣武縣城。

於是,張彥指引百姓向太原方向逃,他則率領太史慈、去卑等騎兵迅速前往廣武縣城,準備在這裡迎接與鮮卑人的第一場戰鬥!

一行人又急奔了半個時辰,終於抵達了廣武縣城。難逃的百姓說的果然是實話,廣武縣城裡早已經人去樓空,城裡的地面上更是一片狼藉,整個城池都顯得十分荒涼,連一個人都沒有。

張彥下令進城。並派出斥候打探鮮卑人的訊息,他則在城裡進行了一番佈置。插上漢軍的軍旗,緊閉城門,清掃街道,兩萬三千名騎兵都嚴陣以待。

傍晚十分,斥候歸來,告知張彥鮮卑人已經近在咫尺,只怕用不了一炷香的功夫就會來廣武縣城,並且還將鮮卑人所犯下的罪行都說給了張彥聽。

張彥聽後,十分的憤怒,萬萬沒有想到鮮卑人竟然如此殘暴不仁。去卑也趁機添油加醋,並蠱惑張彥與鮮卑人決一死戰。

東漢末年的北方邊疆一帶,鮮卑、烏桓、南匈奴是三支比較有實力的遊牧民族,三支遊牧民族對於大漢都是採取若即若離的姿態,一旦大漢朝他疏忽管轄,便會滋生一些人的心裡膨脹。為此,北方邊疆時常有叛亂髮生。

但相比之下,南匈奴是較為老實的一支,反叛的次數也相對鮮卑、烏桓來說少的可憐。

其中,鮮卑對大漢的威脅最大,自從匈奴分裂為南北二支,南匈奴依附漢朝,北匈奴西遷至西域後,鮮卑人便成為了草原上活動最為頻繁的種族,但是,鮮卑人卻一直處在四分五裂的狀態,沒有完整的統一,直到一個叫檀石槐的人出現了。

檀石槐有勇略和大志,是第一個統一鮮卑各個部族的人,然後檀石槐將鮮卑由一個鬆散的部落群體變成了部落聯盟,由他出任大單于,並且效仿匈奴人,將所統轄的地方劃分為三塊,分別交給三個鮮卑大人來進行管理。

在檀石槐時期,鮮卑是強大的一個整體,時常對大漢朝發動進攻,受到鮮卑威脅的不單單隻有大漢,連同依附大漢的南匈奴也備受其害,曾經被鮮卑人突襲,死了不少人。

由此,鮮卑和匈奴便結下了血仇,但畏懼於鮮卑的強盛,匈奴只能靠著大漢來替自己出頭。

隨後,大漢朝廷派出大軍前去攻打鮮卑,結果反被鮮卑擊敗,而那時,檀石槐也是一腔熱血,正準備施展自己的畢生抱負,卻不想突然暴斃而亡。

檀石槐死後,其子和連繼承了檀石槐的位置,但是和連繼位之後,他不僅才幹和能力不如他的父親,而且貪財好色,荒淫無道,其餘的各部族首領都對其並不心服口服。在一次的行動中,和連親自率軍進攻北地,卻不想被北地人射死。

和連死後,各部族首領都相互爭權奪利,以至於鮮卑內部大亂。當此之時,大漢也正在經歷著黃巾起義,所以誰也不理會誰,一時間邊塞上也安靜了好幾年。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