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進行耕種。
忙完這些事情後,張彥便率領大軍,班師回朝。
張彥回到彭城後,天子下令將跟隨袁術反叛的楊弘、韓胤、袁胤以及袁術的一家老小,全部斬首示眾。
之後,張彥便上奏天子,對於此次平定淮南之亂的有功之人進行封賞。
於是,徐晃正式加封為虎翼將軍、張遼為虎牙將軍、許褚為虎賁將軍,其餘賈詡、魯肅、劉曄、楊修、顧雍、陳登、周泰、蔣欽、高順、陳應、李典、呂岱、何儀、劉闢、何曼等人皆按照不同的功勞,在錢財上有所賞賜。
除此之外,張彥又提升太史慈為虎烈將軍。
如此一來,張彥只差一人,便可組成五虎將了,而張彥也一直期待著,再獲得一員大將……(未完待續。。)
235傳國玉璽
淮南的袁術之亂,很快便被平定了,張彥也得以將其勢力擴充套件到淮南一帶,與江東的陳登遙相呼應。
張彥班師回朝的路上,便上奏天子,奏請封賞有功之臣,天子劉協按照張彥所奏請的官職進行封賞,絲毫沒有吝嗇。
回到彭城時,天子劉協更是親率文武百官在城門口迎接,以彰顯對張彥的隆寵。
不過,張彥卻沒有因此而驕傲自滿,也沒有不可一世的神情,而是兢兢業業,十分小心的和劉協保持著君臣之禮。
劉協見張彥言行舉止都沒有任何囂張跋扈的地方,所做的事情,都是可圈可點,讓人無懈可擊。
其實,劉協從進入彭城的那一刻起,就在暗中跟張彥較勁。
他連續遭到董卓、李傕、郭汜等人的控制,當時年輕,自己也沒有什麼心腹,經過幾年的培養,他的身邊終於有了以外戚伏完、董承二人為首的心腹。
他年紀越大,想擺脫束縛的感覺也就越大,所以,對張彥一開始就抱著敵意。
但張彥勢大,整個彭城都是他的心腹,他心裡明白,自己這個皇帝,只是一個傀儡而已。要想不成為傀儡,就只能扳倒張彥。
所以,他便以退為進,在一些事情上,很順從的聽從張彥的意見,漸漸的讓張彥對權力的**繼續膨脹,等到膨脹到一定程度時,就會變得像董卓、李傕、郭汜他們那樣貪婪,甚至會遭受天下群雄的討伐。
可是,讓劉協沒有想到的是,張彥做事,從來都是滴水不漏,甚至在禮節上。也時刻與他保持著君臣關係,凡是他所想做的大事,都會奏請劉協進行核准。也就是說,張彥的一切做為,都是在聖旨或者聖意許可之內完成的,並沒有僭越的行為。
劉協來到彭城已經大半年了,這大半年的時間裡,他一直沒有看到張彥露出狐狸尾巴,這讓他對張彥另眼相看,只覺得這個人。城府極深,很有可能是比董卓、李傕、郭汜等人更難對付的人。
除此之外,張彥還刻意安排了早朝,在彭城的文武大臣大多每日到崇華殿覲見天子,並向天子奏請國家大事。而這些國家大事。一般都是由群臣奏請,再由他親口答應的。
張彥雖然每天也上早朝。但多數時間都是沉默不語。
這樣一來。劉協就很難抓住張彥的把柄,也很難讓張彥落人口舌,而且群臣似乎對張彥的做法都很滿意,對張彥也都是禮讓有加,尊敬非常。
這讓劉協一度認為,張彥或許就是上天派來輔佐他的社稷之臣。
但是。劉協時刻提醒著自己,不要被假象所矇蔽了,侍中認為,在狡猾的狐狸。也終究會有露出尾巴的一天,他所要做的,就是耐心的等待,等待張彥露出狐狸尾巴的那一刻。
劉協親自迎接張彥班師回朝,在群臣看來,這是何等的殊榮啊,不僅如此,劉協還邀請張彥與他同乘玉輅。
不過,這一要求,卻被張彥婉言的謝絕,並以責備的語氣告訴劉協什麼是君臣之禮,讓劉協有些無地自容的感覺。
來到崇華殿,張彥當著文武百官的面,將從袁術那裡得來的傳國玉璽獻給了劉協。
劉協見到傳國玉璽時,兩眼放光,驚喜萬分。
“傳國玉璽”,又稱“傳國璽”、“傳國寶”,為秦以後歷代帝王相傳之印璽,乃奉秦始皇之命所鐫。
傳國玉璽方圓四寸,上紐交五龍,正面刻有李斯所書“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篆字,以此作為“皇權神授、正統合法”之信物。
從這之後,歷代帝王皆以得到傳國玉璽為符應,奉若奇珍,國之重器。
得之則象徵其“受命於天”,失之則表現其“氣數已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