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裡站著的楊弘、袁胤、黃猗、張勳、梅成、韓胤等文武大臣,便問道:“你們都說句話啊!怎麼都啞巴了?當初勸朕稱帝的時候,你們不都是挺積極的嗎?”
太尉楊弘道:“陛下,怪只怪。張彥的軍隊實在是太厲害了,沒想到,紀靈大將軍親率七萬大軍前去抵擋,卻全軍覆沒。如今形勢對我們極為不利,臣倒是有一計,可暫保陛下無虞。”
“哦?楊太尉可有什麼好的計策,快快說給朕聽!”袁術頓時來了精神,問道。
楊弘道:“如今根據斥候的最新情報,張彥、許褚、劉勳三路大軍一起向著壽春進發,大有合圍之勢。而我軍在壽春城裡。只有三萬多兵馬,與敵軍比起來。是敵眾我寡。城中雖然糧秣雖多,尚能堅守一年半載,但一旦糧秣用盡,就是我軍兵敗之時。到時候,免不得軍心渙散,將士離心,很有可能會被敵軍攻破城池。臣以為,與其坐以待斃,不如利用現在僅有的兵馬,率眾主動出擊,從壽春突圍出去……”
驃騎將軍張勳反問道:“楊太尉此計雖好,但我軍突圍之後,又該何去何從?壽春是我軍根基,若能聚眾堅守,閉門不戰,與敵軍就這樣耗下去,待避過敵軍鋒芒,再伺機而動,適時出兵擊破敵軍,未必就會一敗塗地!”
袁術聽了兩人的話,想了許久,這才說道:“我軍要是留在這裡,一旦被大軍合圍,壽春城就如同一座孤城,很難再有機會突圍,無疑是在坐以待斃。楊太尉,朕覺得你的主意不錯。但是正如驃騎將軍所疑惑的那樣,朕也有相同的疑惑,我們一旦從壽春突圍出去,又該何去何從?”
楊弘當即說道:“陛下,這個臣其實早已經想好了,臣以為,我軍突圍之後,應該去冀州。”
袁術聽到這句話後,臉上頓時變色,陰惻惻的說道:“去冀州?冀州是袁紹的地盤,朕與袁紹連年相爭,水火不容,難不成你讓朕去投靠袁紹?”
楊弘搖了搖頭,說道:“陛下,不是去投靠袁紹,而是帶著玉璽,將帝位讓給袁紹。”
“你說什麼!”袁術聽後,極為憤怒的道,“朕辛辛苦苦才登基當上皇帝,才不過區區數日,你就讓朕將帝位讓給袁紹?你是何居心?”
楊弘忙道:“陛下息怒,且聽臣把話說完!”
“你說!要是說不出個所以然來,朕殺了你!”袁術氣急敗壞的道。
楊弘當即說道:“陛下與袁紹,乃同父異母的兄弟,這是不爭的事實,以前,陛下和袁紹雖然互相不和,但也都是理念不同而已,如今陛下大難臨頭,若去帝位,將帝位讓給袁紹,袁紹必然會欣然接受。袁紹畢竟是陛下的兄弟,稱帝之後,陛下也不失為王、侯,一來我軍可以躲過現在的一大劫難,二來也可以和袁紹重歸於好,齊心合力,共同對付張彥,以雪陛下之恥!”
袁術聽了楊弘的這番話後,沉思了許久,始終沒有做出任何表示,便問道:“你們以為楊太尉意下如何?”
衛尉韓胤當即隨聲附和道:“啟稟陛下,臣以為,太尉大人說的極有道理,臣深表贊同。”
袁術又看了看袁胤和黃猗,問道:“你們又是什麼意見?”
袁胤、黃猗都是貪生怕死之輩,自然不願意獨守谷城,坐以待斃了,對於他們來說,官職大小無所謂,最主要的是,保住性命!
於是,袁胤、黃猗二人異口同聲的抱拳說道:“臣等覺得楊太尉言之有理!”
張勳急忙站了出來,立刻反對道:“陛下,千萬不要輕信他們的讒言啊,此去冀州迢迢千里,何況還要路過張彥的勢力範圍,我軍之兵,皆是淮南人,其家室都在淮南,若遠去冀州,中途不僅要遇到張彥的層層阻擊,還要防備軍心渙散,只怕尚未走到冀州,我軍便已經大敗了!不如聚眾而守,堅守城池,避其鋒芒,再以金銀賞賜諸將,將士們必然會上下一心,同仇敵愾,只要發現敵軍稍有懈怠,便可出城攻擊,不停地騷擾敵軍,不出半年,必然能夠將敵軍擊退!”
“好了,你不要說了!朕主意已定,就按照楊太尉的意思去辦,現在就開始行動,免得張彥大軍合圍過來,我軍無法突圍!”袁術道。
張勳聽後,重重的嘆了一口氣,神色也隨即黯淡了下來,他看了一眼楊弘、韓胤、袁胤、黃猗等人,心中充滿了無盡的憤怒,但是卻無從發洩。
“張勳,朕命你為大將軍,於午時之前點齊所有兵馬,隨時聽候朕的調遣!”袁術吩咐道。
張勳無奈,只好拱手道:“臣遵旨!”
袁術隨後又讓袁胤、黃猗二人去通知宗室,讓他們都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