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部分(1 / 4)

所有騎兵一般都是騎馬作戰,但是假如許多馬匹垮掉,那麼一部分士兵就只好在騎兵部隊的掩護下立於馬後進行射箭。

典型的蒙古鐵騎中大約有百分之四十是從事突擊行動的重騎兵,重騎兵的主要兵器是長槍,每個士兵還帶一柄短彎刀或一根狼牙棒,掛在腰間,或者置於馬鞍上。

而百分之六十蒙古鐵騎則以輕騎兵為主,他們除了戴一頭盔外,身上不披盔甲。輕騎兵的任務是偵察,掩護,為重騎兵提供火力支援,肅清殘敵以及跟蹤追擊。

輕騎兵的主要兵器是弓,這是一種很大的弓,張力強,射程遠。除此之外,他們還隨身帶兩種箭,一種比較輕,箭頭小而尖利,用於遠射;另一種比較重,箭頭大而寬,用於近戰。跟重騎兵一樣,他們也有一柄很重的短彎刀或狼牙棒,或者一根套索,有時還帶一支頭上帶鉤的標槍或長槍。

為了確保和加強騎兵的機動性,每個蒙古騎兵都有一匹或幾匹備用馬。這些馬緊跟在部隊的後面,在行軍過程中,甚至在戰鬥進行時都可以隨時用來更換。換馬是按接力的方式進行的,這樣可以保證安全,對完成預定的任務影響最小。

蒙古騎兵都是從當時訓練得最好計程車兵中選出的,他們從三、四歲開始就被送入沙漠戈壁中的學校,進行嚴格的騎馬射箭訓練,因此他們具有駕馭馬匹和使用武器的驚人本領。比如,他們能在快速撤退時回頭射擊跟在他後面的敵人。他們很能吃苦和忍耐嚴酷的氣候條件,不貪圖安逸舒適和美味佳餚。他們體格強壯,只要一點點或者根本不需要醫療條件,就能保持身體健康,適應戰鬥的需要。隨時服從命令是他們的天職,人人都能嚴守不怠。紀律已形成制度,這在那個時期的其他地方還未有所聞。

最為關鍵的,則是騎兵所用的馬匹,也是經過極其嚴格的訓練。

他們所選用的馬匹全部是蒙古馬,不論嚴冬酷暑都生活在野外,必要時可以連日行走而不吃一點東西,總之具有極強的忍耐力。它們能夠在很短的時間內在最險惡的地形上越過長得幾乎令人難以置信的距離。

正是因為這些先天的條件,才造就了那個時代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蒙古鐵騎。

而在戰鬥開始方式上,蒙古鐵騎也很有特點。

騎兵縱隊通常擺開極寬的陣勢高速向前衝去,各主要部隊之間由傳令兵傳送資訊。當發現敵軍後,附近所有的部隊均以此為目標實施突擊。

這時,有關敵人的位置、兵力、運動方向等全部情報都被送往總指揮部,然後再轉給各野戰分隊。如果敵人不多,則由靠得最近的指揮官立即率部迎戰。如果敵人規模太大,無法馬上把它吃掉,那麼蒙軍主力便在騎兵掩護部隊的後面迅速集結,然後高速前進,在敵人還來不及集結兵力的時候,就將敵人分散擊潰。

蒙古軍最常使用的作戰方法是在輕騎兵掩護下,將部隊排成許多大致平行的縱隊,以很寬的一條陣線向前推進。當第一縱隊遇到敵人主力時,該縱隊便根據情況或者停止前進或者向後稍退,其餘縱隊仍舊繼續前進,佔領敵人側面和背後的地區。這樣往往迫使敵人後退以保護其交通線,蒙古軍乘機逼近敵人並使之在後退時變得一片混亂,最後將敵人完全包圍並徹底殲滅。

於是,張彥經過一夜的思索,準備向蒙古鐵騎學習,徹底的改變現有的作戰方式。

不過,要想學習蒙古鐵騎,就必須有很多很多的馬匹,徐州並非盛產馬匹的地方,要想徹底的運用騎兵,就必須採購很多很多的馬匹。至少現階段,他是無法完成這個宏偉的目標的。

所以,張彥只能依靠現有的騎兵,來組建一個縮小版的蒙古鐵騎。

騎兵無疑是冷兵器時代最具殺傷力的一種兵種,如果張彥真的能夠運用得當,而且手下又有大批騎兵的話,或許真的能夠像蒙古鐵騎一樣,征服四方。

第二天平明,只休息了兩個時辰的張彥起了一個大早,直接召集了所有的騎兵,全部匯聚在校場。

昨日一戰,張彥的騎兵隊伍也有了一些損失,如今只剩下兩千八百三十一騎,其餘的則陣亡在了袁軍伏擊的地點,被烈火的面目全非。

張彥於是乎選取了兩千五百名騎兵,將這兩千五百名騎兵分成了五個縱隊,每個縱隊五百人,其中兩個縱隊保持不變,依舊是身穿重鎧,馬裹馬鎧,防禦到牙齒的重騎兵。而另外三個縱隊則只戴著頭盔,全身上下只披著一件護住心胸的皮甲,全部輕裝上陣,變成了輕騎兵。

而剩餘的三百三十一名騎兵,依舊輕裝上陣,做為遊擊和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