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的一畝地,比現在的一畝地要小很多。
這個時候的一尺,只相當於現在的二十三厘米左右,遠比現代的一尺要短很多,所以,在古文記載上,經常會出現身長八尺的描寫,如果按照當時的單位換算,也就是一米八幾的個子而已。
張彥很想將現代的大尺推廣到所統轄的地方,但是他沒有準確的刻度表,也只能作罷,繼續沿用古代的小尺。
於是,張彥頒下命令,讓各郡縣重新丈量境內的田畝。並且重新統計境內的人口。然後按照人口多少。將土地分給他們耕種。
另外,漢代徵收的賦稅也有些太重了,田畝稅和人口稅都要徵收,無疑是加重了百姓的賦稅。
張彥便決定,在其統轄的境內,根據士、農、工、商等不同的階級,制定出不同的稅收種類,其中對於士族和工匠。只徵收人口稅,每人每年二百錢;而務農的百姓,只徵收每年田畝收成的二十分之一;對於經商的人,則徵收營業稅,每月徵收其營業額的百分之五。
除此之外,對於那些擁有很多田產,家中又有大批家丁和奴婢的世家大族,同時徵收人口稅和田畝稅,如果其家中還從事商業活動,也一併徵收營業稅。
此項法令尚未頒佈。張彥也考慮到了法令一經頒佈,很有可能會打擊到許多世家大族。
這個時代。是土地兼併較為嚴重的時代,世家大族裡也常常設有私兵,趁著社會動盪,強取豪奪,佔有大量的田產,讓那些無地可耕的百姓淪為他們的佃客,拼命的為其耕作,淪為世家大族的奴隸。
而且,為了逃避賦稅,世家大族更是想法設法規避稅收,這樣一來,官府徵收不到賦稅,百姓也淪為奴隸,如此惡性的迴圈下去,世家大族就會變得更加猖獗。
為此,張彥還專門讓各郡縣重新統計人口,重新編制戶籍,讓那些百姓不再成為世家大族的奴隸,從而得到解放,回到土地上,一邊為自己辛勤勞作,一邊為統治者提供更多的賦稅。
在此項法令頒佈之前,張彥還特意請來了張昭、張紘、陳群等人來商議,先看看他們的反應,再決定這項法令是否要頒佈下去。
畢竟,張昭、張紘、陳群等人都是士人,隸屬於士族,而張彥以下,許多官員都是士族出身,這項法令能否觸及到利益,張彥還希望聽聽張昭、張紘、陳群等人的意見。
張昭、張紘、陳群等人先後來到大廳,得知張彥想要頒佈新的法令後,都出乎意料的表示極力擁護。
對於這個訊息,張彥有些喜出望外,沒想到張昭、張紘、陳群等人居然會如此擁護。
陳群道:“主公,我們只是代表士這個層面,但法令能否順利頒佈,還需要更多的意見。而且這項法令似乎是針對那些擁有極多田產、家丁、奴婢、佃客的地方豪族,我擔心,這項法令一經頒佈,會觸怒那些地方豪族的利益。糜太守是徐州首富,他就是地方豪族的典型代表,府中家丁、奴婢成群,名下田產極多,為其耕種的佃客更是多不勝數。主公應該請糜太守來彭城走一遭,就這項法令與之詳談,如果他都能夠接受這項法令,那麼別人就自然不在話下了!”
張彥聽完陳群的話,覺得非常有道理。於是,他便派人去東海郡的郯城請他的大舅子糜竺到彭城來一趟。但是重新丈量土地,和重新統計人口的事情,卻在今天正式頒佈下去,嚴令各郡縣,一定要做到事實就是,為此,張彥還特意派遣張昭、陳群、張紘為特使,前往各地督促此事的完成。
張昭、張紘、陳群三人欣然領命,冒著風雪,各自帶著一隊隨從,正式上路。
他們剛走不久,斥候便從沛國傳來了訊息,許褚連同其兄許定,裡應外合,擊退了豫州刺史郭貢。郭貢潰逃,向陳國而去,許褚追擊郭貢直至陳國境內,陳王劉寵率部擊殺郭貢,將其首級獻給了許褚,並派遣國相駱俊與許褚一道前往彭城,要求與張彥友好相處。
許褚、駱俊仍在路上,但訊息卻先送到,於是張彥便讓陳珪擔任沛國國相,並且暫代豫州刺史之職,更任命許褚之兄許定為譙縣縣令。
兩天後,糜竺抵達彭城,張彥熱情相迎,盛情款待,並命人泡了一壺好茶,畢恭畢敬的敬自己的這個大舅子。
“主公請我前來,並非只是為了喝茶吧?”糜竺開門見山的問道。
張彥放下手中的茶杯,呵呵笑道:“兄長聰明,我實在是瞞不過你。不過,這些話卻有些難以啟齒,不知道該如何向兄長說明。”
糜竺道:“主公該怎麼講,就怎麼講,咱們都是一家人,何分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