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暹劫持漢獻帝到自己營中,並且派兵率先襲擊了楊定的營寨。
楊定知道事情敗露,抵擋不住李傕的軍隊,便率軍逃到了郭汜的軍隊駐地,與郭汜一起並肩作戰,反擊李傕。
郭汜得知天子被李傕劫走後,一怒之下,便劫持了前來勸和的公卿,指揮大軍,與李傕進行交戰。
二人一個佔領長安城西,一個佔領長安城東,相互交戰,互不退讓。李傕見無法取勝,便脅迫當今天子,封自己為大司馬,要在官職上壓過郭汜。
天子為李傕所掌控,如若不從,生命危在旦夕,無奈之下,只好答應李傕的要求,頒下詔書,晉封李傕為大司馬,總攬全**機。
郭汜得知後,便脅迫公卿聯名上書,聲討李傕,並且自封大將軍,掌管全國兵馬。
二人針鋒相對。當今天子與公卿都輪番進行勸解。都不能平息二人心中怒火。也不能讓其休戰。
兩軍交戰月餘,都損兵折將許多,但是,卻一直不能分出勝負。為了彌補兵力的不足,李傕、郭汜都先後驅使長安城中的百姓為自己而戰,百姓們敢怒不敢言,硬著頭皮上了戰場,但多數一戰而亡。
最後。整個長安城弄得人心惶惶,許多青壯的男丁,為了躲避戰亂,能逃的早就逃了,逃不走的,也只好東躲西藏,生怕被任何一方給抓住。
如今的長安城,遭受了一個月的動亂,早已經是十室九空,大街小巷上到處都是死人。幾乎快成為了一片人間地獄。
張彥聽完從關中回來的斥候的彙報後,對長安城的現狀也多少有了一定的瞭解。於是。他張嘴便問道:“對了,我另外交代給你的事情,你可曾有什麼發現嗎?”
“啟稟主公,屬下調查了一番,至今仍無任何頭緒。我軍的斥候,幾次更改了接頭的地點,但始終是逃不脫那個人的眼睛,每每在接頭時,都會發現有一封信。此人對我軍的斥候可謂是瞭如指掌,一靜一動,都探查的非常清楚。屬下以為,會不會是我們內部出現了什麼細作?”斥候回答道。
張彥搖了搖頭,說道:“對於斥候,我軍一向控制的很嚴密,而且,斥候的數量,也很有限,你們都是跟徐盛一樣,是我從浮屠寺裡拯救出來的,每一個人在什麼位置,我都瞭如指掌。每次派去執行任務時,人數絕對不會超過三人,除了上次被殺了一個外,另外兩個在關中潛伏的斥候,都是每一個月調動一次,根本不會出現什麼細作。送信的人既然能夠一直髮現我們改變的接頭地點,就說明這個人對我軍的行動一直在密切關注著,又或者是,處在第一線的斥候,露出了什麼蛛絲馬跡,所以才被人發現了……”
斥候抱拳道:“主公,我等的功夫,都不及徐大人厲害,不如,把徐大人派到關中去調查個清清楚楚吧?”
張彥想了片刻,覺得斥候的這個提議非常好,徐盛是整個斥候軍的首領,其刺殺和隱藏的技巧也是最高的一個,如今這樣的一個關鍵時刻,也是時候將徐盛調往最需要他的地方去了。
“你說的很對,現在正是需要徐盛的時候,你現在就去臨邑,把事情的來龍去脈告訴給徐盛,讓徐盛儘快啟程去長安,徹底的查清楚,一直以來,給我們送信的人是誰。至於臨邑的防守,就暫時交給徐盛部下的軍司馬代勞吧。”張彥道。
斥候領了命令,不辭辛勞,馬不停蹄的,連夜趕往臨邑城。
張彥從兗州撤軍時,專門留下糜芳、鮑邵、陳應、牛金、徐盛五人,各自領兵兩千,組成河防隊,分別駐守在白馬、鉏城、秦亭、蒼亭、臨邑五個地方,與青州的臧霸連成一線,其目的,就是預防袁紹從河北渡河,攻入黃河以南,確保中原一帶的安全。
但從最新的情況看來,袁紹在冀州正準備收拾公孫瓚,根本無暇南顧。為此,張彥才敢大膽的將徐盛抽調出來,填補到空缺的斥候隊伍中去。
對於這個謎一樣存在的送信神秘人,張彥也很想弄清楚,這個人的到底是誰,又怎麼會有那麼大的能耐。
張彥派出斥候前往臨邑後,便積極的投入到了訓練士兵的隊伍中,並把商務部主任李財從朐縣調了過來,暫時由李財來打理造紙廠和印刷廠的生意。
李財是個不折不扣的商人,其運作資本的方式,跟張彥有很大的區別,一萬匹戰馬他都從遼西安然無恙的運了回來,管理造紙廠和印刷廠的生意又有什麼難的?
幾天後,潛伏在關中的斥候再次傳來了訊息,徵東將軍張濟聽聞李傕、郭汜在長安相互攻擊的事情,帶領大軍,火速從弘農趕了過來。
李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