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的偌大期望!”
張燕抬起頭,見董承眼神中閃過一絲異樣,轉瞬即逝,不知是何用意。
接完聖旨後,張彥便安排人要熱情的款待董承,但卻被董承拒絕,只喝了一些粗茶,便要離開彭城。
張彥苦口婆心的勸說董承暫時留在彭城一天,董承始終未能接受,騎著馬,冒著風雪,便要走。
無奈之下,張彥只好親自將董承送出彭城,一連送了十里。
臨分別時,董承緊緊的握著張彥的手,眼神裡更是充滿了期待,對張彥道:“張將軍,陛下的敕書以及所賞賜的錦袍,請一定要妥善保管啊……”
張彥聽到此話,頓時起了一絲狐疑,這董承握著自己手的力道很重,眼睛裡也不敢流露出太多的感情,而且一而再,再而三的提及敕書和錦袍,到底是為了什麼?
他再看了看董承身後的兩名隨行之人,這兩個人的目光一直在緊緊的盯著董承,左手更是牢牢的抓住腰中所繫著的長劍,神情緊張,似有什麼擔心。
就在這時,董承忽然伸出一根手指,在張彥的手背上快速的寫了四個字,眉頭緊鎖,目光更是迫切非常。
張彥皺了一下眉頭,心中狐疑更大,他清楚的感覺到,董承在他手背上寫了“袍內有物”四個字。
張彥大致猜測到了什麼,衝董承點了點頭,輕聲說道:“董侍中大可放心,天子御賜之物,我一定會妥善保管!”
說這話時,張彥也用力握了一下董承的手,並快速的在董承的手背上寫了“瞭解”兩個字。
董承會意,這才舒展了眉頭,鬆開了張彥的手。
“董大人,時候也不早了,我們還是快些上路吧!”一直在董承身後的隨行人員不耐煩的叫道。
董承道:“慌什麼?沒看到我正在和張將軍告別嗎?一點規矩都不懂!”
訓斥完這名說話的隨行人員,董承便朝張彥拱手道:“張將軍,我們後會有期,就此告辭!”
“董侍中慢走!恕不遠送!”張彥也拱手道。
董承調轉馬頭,對兩名隨行人員喝了一聲,便拍馬而去。
張彥目送著董承離開,漸漸的消失在地平線上,也立刻掉轉馬頭,往彭城急奔。
回到負重,張彥立刻拿起天子賞賜的錦袍仔細的摸索了一番,在錦袍的一個角落裡,摸到了一點凸起之處。
他二話不說,立刻抽出佩劍,直接將錦袍挑開,一封密信赫然展現在他的面前。(未完待續。。)
173張彥獻女
張彥當即開啟密信,細細觀看,但見信中寫道:“朕聞人倫之大,父子為先;尊卑之殊,君臣為重。朕自即位以來,奸雄並起,先受董卓之殃,近日李傕、郭汜又交相弄權,欺壓君父;結連黨伍,敗壞朝綱;敕賞封罰,不由朕主。朕夙夜憂思,恐天下將危。朕聞卿乃留侯之後,又是社稷之臣,故敕封卿為留侯,希望卿能繼承留侯之志,當念高帝創業之艱難,糾合忠義兩全之烈士,殄滅奸黨,復安社稷,祖宗幸甚,天下幸甚!書詔付卿,再三慎之,勿負朕意!”
看完這封密信,張彥倒是長出了一口氣,這才回想起來,與董承相見之時,董承說話為何總是點到為止。那兩名跟隨董承而來的人,應該是派來監視董承的。
其實,對於關中一帶的局勢,張彥還是有所關注的,只不過因為距離他這裡太遠,而且他的強敵是曹操、袁紹、袁術,所佔有的勢力地盤與據有關中一帶的李傕、郭汜等人八竿子都打不著,一直也就沒有當回事。
反正歷史的年輪如何運轉,張彥一清二楚,所以關中形勢如何,也只是聽說而已,卻並未去真正的關心過。不管關中怎麼亂,他都一如既往的派遣使臣,帶著禮物前去朝見。
漢朝天子自董卓脅迫到長安之後,便與關東群雄隔絕,
董卓死後,其部下李傕、郭汜、樊稠、張濟等人率部反戈一擊,趕走了呂布,攻破了長安。殺了王允。
之後。天子在脅迫當中。封李傕車騎將軍、開府、領司隸校尉、假節、池陽侯;郭汜為後將軍、美陽侯;樊稠為右將軍、萬年侯;張濟被封為鎮東將軍、平陽侯。
但張濟卻並未留在長安,而是率領本部兵馬,外出屯駐在弘農。所以,朝政由李傕、郭汜、樊稠把持。
自從李傕、郭汜、樊稠把持朝政後,關東群雄都忙著擴充地盤,誰也不去理會在長安城中的天子,對於李傕、郭汜、樊稠等人把持的朝廷,更是不怎麼承認。
所以。張彥一如既往的派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