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1 / 4)

此,我認為主要注意以下幾點:

1、忌吃得過飽

家長總怕孩子營養不夠,即使孩子已經吃飽了,卻總是一個勁地“硬灌”,像填鴨似的。其實吃得太多易導致消化不良,會引起腹痛、便秘等疾病。

為什麼要“忍三分飢”呢?因為小兒氣血尚不完備,先天腸胃偏脆弱,其大腸如蔥,小腸如筋,腸道和胃處於一種狹窄的狀態,在脾胃運化功能不是特別成熟的情況下,吃得過飽容易吐,又傷脾胃,導致消化不良。東漢思想家王符在《潛夫論》裡說:“小兒多病傷於飽。”因此,雖然小孩兒需要水谷精微,卻不能多吃,一般只吃到七分飽就可以了。

現在的小孩兒大部分是食肉一族,有的兩三歲時就特別能吃肉了,經常有家長說:“我孩子胃口特別好,特別能吃,雞腿一頓能吃好幾個!”語氣還挺自豪。我能理解,家長都心疼孩子,只會擔心孩子吃不飽,沒有埋怨孩子吃太多的,咱們養孩子都是“揣孩子”。實際上,這種做法是有問題的。我們要記住,雞肉少吃為妙。因為雞為火性,也為發物,多吃只會讓孩子越來越胖。

2、忌追著餵飯

民間養兒諺說:“吃熱莫吃冷,吃軟莫吃硬,吃少莫吃多。”現在家長生怕孩子吃得少,成天跟在孩子身後追著喂、使勁兒塞,結果越是追著喂,孩子就越不好好吃飯,最終惡性迴圈。更有甚者,看到孩子食慾不佳,就給孩子吃大量的所謂營養片劑,以為這樣孩子就不缺營養了。其實,這樣有可能帶來更糟糕的後果。

追著餵飯不僅浪費時間,養不出小兒的飲食規律,還可能把孩子的脾胃弄壞。糾正這個壞習性並不難,只要家長有決心。比如,到了吃飯的時間,孩子調皮搗蛋,就是不肯痛痛快快吃飯,又或者只顧貪玩而鬧著不吃時,家長可以索性隨他去,不過同時也要對孩子說明:“吃飯的時間你不吃飯,待會餓了是沒有東西吃的,要吃只有等到下次開飯的時間。”做家長的一定要說到做到,不能期間看到孩子餓了又忙不迭地餵飯。僅此一條,保管治好孩子不好好吃飯的毛病,因為孩子從此得到了教訓。

3、忌吃零食

現在的家長嬌慣孩子,經常零食一大堆,隨時隨地滿足孩子的口腹之慾。現在提倡綠色食品,零食是否健康先且不說,其最明顯的後果便是孩子不會好好吃飯。不好好吃飯,身體必定不會健壯,因為人體所需的氣血正是脾胃將五穀精微運化而成。所以不要讓孩子養成吃零食的習慣。

4、忌冷熱不均

食物冷熱不均傷脾胃,尤其是嬰幼兒,如果吃了冷熱不均的食物,在大便中立刻就會有反應。表現為大便顏色發青,就是傷到大腸了,如果久治不愈的話,小孩兒還會嘔吐,這就是土弱木侮的象,就是脾胃太弱,會遭受太盛的肝氣的制約。嘔吐再不治癒的話,小孩兒就會出現抽搐,這是傷了筋了。像上文講的追著餵飯,極易造成食物冷熱不均,從而損傷孩子的脾胃。所以在小孩兒的餵養上,家長要十分小心。

背暖、肚暖、足暖

中醫認為,小孩子要“忍三分寒,穿七分暖”,因為嬰幼兒身體陽氣盛,屬純陽,易生熱,如果穿得過暖,小嬰兒的筋骨會變得柔軟,這不利於其生長發育。穿得過暖還會傷害面板和肌肉,嚴重的會傷到血脈,出現“瘡癢”,即溼疹,或面板病。

嬰幼兒穿衣方面,除了要“忍三分寒”,古人還提倡一個原則:背暖、肚暖、足暖,即小孩的後背、小肚子和小腳丫這三個部位一定要保暖。

1、背暖

背暖首先要養護好小兒的肺俞穴。肺為嬌髒,在《逐月養胎》一節中我們知道,足月的胎兒幾乎所有的器官都已準備就緒,只有肺需要在出生後完善功能。也就是說,新出生的小孩,肺氣最弱,需要好好地養護。

中醫裡非常強調後背的養生。一方面是因為後背為陽,太陽寒水主之,所以後背很容易受寒。此外,古語有“背者胸中之腑”的說法,五臟的很多經脈都集中在後背上,人的後背有許多成對的神經。所以,五臟的所有問題幾乎都在後背上有所反應,觀察後背的健康狀況有助於判斷五臟是否病變。同時,養護好後背也有利於五臟的功能執行。

具體到嬰幼兒的養護,我們可以給小孩兒穿個小背心,這樣既不至太熱,又暖背,還守了三分寒的原則。

2、肚暖

為什麼要保持肚暖呢?因為肚子是脾胃之所,而小孩子的脾胃先天就比較弱,只有胃暖才能夠消化積食。如果不小心腹部受寒,孩子會肚子痛,嚴重的還可能會拉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