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志和五聲來說,肺分別對應的是憂和哭,所以此階段如果母親在情緒上有較大波動,經常憂傷哭泣的話,就很有可能影響到胎兒的皮毛的功能。在現代醫學裡,面板有第二腦之稱謂,即對面板的刺激,對胎兒腦部發展有重大影響。所以母親的情緒和子宮的環境對胎兒的影響都是至關重要的,腦部發育得好不好,在胎內就決定了大半了。
古人甚至認為,懷孕七個月的時候,孕婦都不要勤洗澡,因為勤洗澡會造成皮毛的多次開合,這也是頻繁調動肺氣的一種行為。孕婦還要避免長時間的舟車勞頓,因為不規則的震動會使得胎兒不舒服,這種不快的感覺會由面板傳至大腦,妨礙大腦的發育。也不要穿過緊的衣服,或大冷大熱,這會造成不正常的子宮收縮,應該注意保持腹部的恆溫。
此外,冷飲最傷肺,空調最傷肺。胎兒雖然是純陽之體,有熱象,但作為母親,也不要喝冷飲,吹空調。傷了母親的肺經,就等於傷害了孩子的肺氣和皮毛。所以即便是在炎炎夏日,孕婦體熱難耐,也不要喝冷飲、吹空調,可以多喝白開水,扇扇扇子,倘若圖一時之快,毀了孩子的未來,太不值得了。
這個月還是胎兒大腦發育的高峰期,所以媽媽要多吃些健腦的食品,比如核桃、花生、芝麻等。
2、妊娠八月,大腸經主養
妊娠八月也是養孩子面板的,此時主要靠手陽明大腸經來養。
這個時候,胎兒面板的柔韌度都已經長成,而且非常光滑,身體開始變得肉乎乎的。在飲食上,孕婦要注意不吃味道特別腥羶的東西,因為對孩子官竅的發育不好。在飲食上要少攝入高鹽高熱的食品,多吃穀物和富含纖維素的蔬菜,比如芹菜等。
由於這期間胎兒的發育過快,掠奪母親的氣血過多,準媽媽會出現一些問題。比如,大大的肚子向前挺著,媽媽一定腰痠背痛;氣血虛造成貧血,甚至有些人身上會出風疙瘩,癢地不行,這在中醫裡叫“血虛生風”,一般喝幾副小湯藥就好了;變大的子宮壓迫腸道會形成便秘,代謝變慢形成浮腫,胎兒上頂造成胸悶氣短、高血壓等……這些毛病在產後一般都會痊癒,不必太擔心。
規避流產,保胎秘笈
傳統醫學認為:“小產甚於大產”。小產是什麼意思呢?妊娠12周以內,胚胎自然殞墮者,中醫稱為“墮胎”,妊娠12~28周,胎兒已成形而自然殞墮者,中醫稱為“小產”。中國傳統醫學對小產十分重視,有很多相關論述。
中醫認為,小產是由於身體陰損或陽損,即氣血虧損所致。中醫講究辨證治療,在醫理上將小產的原因大致分為以下幾種:
1、奇數月易流產
小產一般在懷孕後的第三、五、七月最容易發生。古人認為,三、五、七都是奇數,奇數屬陽,而陽主動,所以流產的可能性就會相對大一些。
如果是懷孕三個月以後流產,等到下一次懷孕,在同樣的時間,容易再次流產。西醫簡單稱之為習慣性流產,但並沒有給出原因。不給出原因,如何能確保下次不出現同樣的原因呢?
中醫的辨證就在於愛尋根究底,它會具體分析流產的原因。比如,如果是五個月時流產,就很有可能是脾經的問題,那麼第一次流產後的重點就要放在調脾經上,透過中藥或其他方法,使脾經的功能強大起來,下次就不容易出現同樣的問題了。假如是七個月時流產,就很有可能是肺經的問題,那身體的調理重點就應該在肺經上。
所以有流產經歷的女性朋友,我建議你去找個好中醫看看,幫助你分析病因,以便對證施藥,調理好身體,好迎接下一個健康寶寶的到來。
2、氣血不足,導致小產
母親先天稟賦不足、氣血虛弱容易導致小產。
明代醫學家張景嶽認為:氣虛則提攝不固,血虛則灌溉不周,所以多致小產。懷孕時如果腹部流血,則是氣虛血虛,母子不安。所以在臨床上,我們就要仔細分辨,孕婦究竟是氣虛導致收攝不住,還是血虛導致胚胎不發育。然後根據具體情況,或補血,或補氣,將母親的身體調養好,這樣才能生出一個健康的寶寶。
3、不良生活習慣導致小產
縱慾、勞恐、惱怒等不良生活習慣或脾氣,容易導致小產。現在有些女孩太過任性驕縱,一旦懷孕,更嬌蠻無理,情緒變化大,一點小事就大鬧特鬧,這些不良情緒會導致身體產生有毒物質,侵害胎兒。
4、外傷和不健康的食品導致小產
外傷容易導致小產。不少孕婦都是因為腹部受到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