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不羈神仙界的繁文縟節,後被謫,成為一代謫仙。
這些年,憋屈地在百獸谷,鎮守百獸,忍辱負重,但是骨髓裡那份桀驁不馴是時刻召喚著。此時能夠遇到唐風這一行俠肝義膽的青年才俊,為了天道秩序恢復,窮盡九天,只為尋求天道,自然而然,他也是由衷地折服。
仙俠,或者仙,或者俠,其本義在於一個“俠”字。
若是仙者缺乏應有的俠氣、俠義,那就不配為仙。
順俠則為仙。逆俠則為魔。
無論仙者、俠者,都當以俠義為先。
如果仙者居功至偉,不予理會天道。任憑天道崩壞,那又算得上什麼仙?
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
我不覆滅天道,天道卻因我而毀,這本就是殊途,卻是同歸。
因此,自古以來。有人說,仙俠是不同於俠的,當然相對於一般的俠者。仙俠能力越大,責任也就越大,若說區別,僅此而已。
就好像有人評述俠。俠之大者。為國為民;俠之小者,扶危濟貧。
這隻能說是一種能力大小有別,仙俠以仙煉之體,能力自然是大了些許,更是能夠做許多一般俠者做不到的事。
譬如,這般興師動眾地登天道、踏仙途、窮盡九天,誅妖邪,恢復天道秩序。
這樣的驚天地、泣鬼神之事。是一般俠者不具備的。
故而,唐風一行。更應該是超越了一般江湖意義上的俠者,而是成為了能力更大的仙俠。
儘管,這一行人,除了唐風以凡體修成仙身以及仙宗書、畫、詩、茶四閣仙子為仙體之外,其餘的人基本都是凡體,距離仙體還差之甚遠。
但實際上他們做著的事情是仙者所為的俠義之事,做了仙者應當做的俠義之事,當屬“仙俠”範疇。
同時,扶搖直上九萬里,窮盡九天誅妖邪,還會遇上像謫仙這般居於仙者底層的,他們同樣抱有一顆俠義之心。他們同樣可以位列仙俠之列。
這麼一來,仙俠就不僅僅侷限於遨遊九天,看似逍遙的神仙,而應該有更廣泛的範疇。
唐風一路尋思,隨著熱情的謫仙,一行進入了青霄殿,謫仙早已將所有魔道的禁錮解除,這青霄殿頓時恢復了天朗星晴的景象。
渺萬里層雲,鶴飛嘯九天。
為了尋得安靜,唐風一行仍舊對謫仙要求住在青霄殿的最頂兩重樓宇,按照九天殿宇構建:
第一重天,中天之境,神霄殿,三十三重樓宇。
第二重天,羨天之境,青霄殿,六十六重樓宇。
第三重天,從天之境,碧霄殿,九十九重樓宇。
第四重天,更天之境,丹霄殿,一百三十二重樓宇。
第五重天,睟天之境,景霄殿,一百六十五重樓宇。
第六重天,廓天之境,玉霄殿,一百九十八重樓宇。
第七重天,減天之境,振霄殿,二百三十一重樓宇。
第八重天,沉天之境,紫霄殿。二百六十四重樓宇。
第九重天,成天之境,太霄殿,二百九十七重樓宇。
因此,唐風一行居住在青霄殿的第六十五重、第六十六重樓宇之中,還有從神霄殿解救下的一行天兵天將以及魔道俘虜,都有謫仙命人安排,暫且在青霄殿歇息。
眾人也是不料青霄殿僅僅歷經了劫界,便能夠遇到謫仙,然後一切都是那輕鬆自如的,不用交戰,度過了青霄殿。
從青霄殿直上,還有七重天,每一重都是越來越艱險,這是他們從中天之境進入羨天之境的感觸。
若非在青霄殿遇到謫仙,要靠著他們自己打下這青霄殿,恐怕還得花一番功夫。
一進入青霄殿便是真假難辨的幻境,險些喪生其中,然後便是艱險無比的劫界,更是險象環生。
不言而喻,若是進入從天之境,碧霄殿之中,不知又有多少未知的關卡。
待眾人都歇息之後,唐風自是回到臥房,也不猶豫半分,盤膝坐在床上,開始運轉大周天。
他已經明顯感覺到這羨天之境,除卻魔道邪氣之後,整個境地之中,神氣異常輕盈,清爽無比。
比神霄殿的中天之境的神氣更是澄澈輕盈,對於提升武技修為更有益處。
他漸漸地領悟到了神仙界中,越往上天,神氣都是越輕盈,其實這也不難理解。
畢竟遠古時期,盤古開天闢地以來,清揚輕盈氣息飄浮升空,成為浩瀚之天,渾濁厚重之氣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