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氣吹式,就是彈藥發射時,火藥燃氣透過導氣孔與導氣管進入機框與槍機相對形成的氣室,火藥燃氣透過機框的隔板迫使機框後坐,走完開鎖前的自由行程,帶動槍機開鎖,我們之所以採用這個導氣形式,就是因為他結構緊湊”
盧嘉棟一邊說著,一邊在小黑板上畫著示意圖,雖然研製任務很艱鉅,平日工作也很忙,但盧嘉棟還是會抽出時間給廠裡的職工講些設計和製造原理,在他看來軍工的發展還是要靠人才,所以盧嘉棟早在78式突擊步槍的時候就意識到這點。
因此自從給78式槍械研製小組講完課後,盧嘉棟便把這一形式固定下來,無論又多麼繁忙,只要在萬山廠,盧嘉棟都會抽出時間給廠裡的職工上上課,而廠裡面對盧嘉棟這個想法很是支援。
尤其是廠黨委書記高興華,對盧嘉棟這種提高廠裡職工的知識技能的做法極為讚賞,不但給與盧嘉棟諸多方便,還會將盧嘉棟講課的時間地點等資訊貼在廠區的宣傳欄上,甚至自己親自去聽課。
廠裡的職工更不用說了,廠裡的人都信奉技術至上,盧嘉棟現在是廠裡技術最全面的,只要聽說是盧嘉棟授課,都會提前做好準備,人滿為患的現象時有發生,而盧嘉棟講的課也很有針對性,廠裡有什麼新研製的專案,他都會拿出來講一講,為的就是讓廠裡職工結合實際專案,來了解武器裝備的研製、生產和製造,以便更好的理解其中的道理。
今天盧嘉棟講的就是正在研製的輕型自動榴彈發射器,主要把這款裝備的導氣原理介紹給大家,就在盧嘉棟在黑板上畫完一副簡易導氣圖時,楊立民胳膊下夾著一疊設計稿,推開技術科的辦公室的門,進來後看到滿屋子的人,不由得一愣!
盧嘉棟看著兩隻眼睛熬得通紅的楊立民進來,知道出了什麼問題,於是便向在座的人笑著說道:
“同志們,今天的科就到這裡的,剩下的下次再講!”
屋裡正聽得津津有味的職工們,聽到盧嘉棟這句話,臉上無不閃出失望的表情,恨不得這樣的課結束的越晚越好,最好永遠都不要結束,可作為主講人的盧嘉棟畢竟還有本職工作要做,這些職工心裡都很清楚,所以即便是失望,也沒有太多的異議,無不在本子上將盧嘉棟剛才畫的圖匆匆抄到本子上,才悻悻的離開!
“老楊,你這是”
“還是老問題!”楊立民揉了揉發紅的眼睛,拉了把椅子坐了下來。
楊立民雖然年紀大,但只要接到研製任務,就像發了瘋一般,全身心的投入到研製當中去,剛開始由於萬山廠數學功底好的人沒有幾個。
所以楊立民需要承擔大量的計算工作也是在所難免,不過隨著盧嘉棟講課的深入,萬山廠掌握計算能力的已經增加了不少,而且都是年富力強的年輕人,按道理楊立民的工作應該減輕不少,可是他卻主動承擔其他的分類專案,以至於他的工作量非但沒有減少,反而增加了很多。
不僅如此,楊立民在工作中十分拼命,只要出現某些問題,經常幾天幾夜泡在工作崗位上,直到把問題解決為止,他的這種勁頭讓萬山廠上下無不欽佩,更送了他一個很貼切的外號——拼命三郎!
看著楊立民蒼白的臉還有通紅的眼睛,盧嘉棟知道,估計又是幾夜沒睡覺,於是盧嘉棟倒了杯水遞給他:
“老楊,該休息一定要好好休息,別把身子累壞了!”
“唉!都習慣了!”楊立民接過茶杯,臉上露出一抹淡淡的微笑:“再說,你不也在熬著,咱倆都一樣!”
盧嘉棟多少了解楊立民的心性,知道勸是勸不了的,於是便切入正題:“還是閉鎖機構的事?”
“沒錯!”說起正事,楊立民便立刻認真起來,然後把剛拿到手的水杯放到旁邊的桌子上,展開他剛剛拿過來的圖紙,指著上面畫的開閉所結構:
“咱們的閉鎖機構採用最新的77式高射機槍的閉鎖機構,雖然對其進行了改進,但是整體重量還是偏重,以至後坐慣性較大,即使咱們在槍托上增加了減震措施,但距離咱們的設計指標還有一定距離!”
說著,楊立民又在隨身的公文包裡拿出幾章稿紙,遞給盧嘉棟:“我這幾天把咱們設計的情況利用有限元數學模型計算出的節點,推匯出的作用力情況表,結果證明,後坐力還是偏大!”
盧嘉棟接過這張表格,看了一眼便皺起了眉頭,盧嘉棟為了爭取時間,所以在輕型榴彈發射器上的研製上儘量採用成熟的技術,比如發射器上的開閉所,就採用剛剛列裝部隊不久的77式高射機槍的閉鎖片偏移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