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產,歷來都需要高層開會審議才能付諸實施;
然而近期的高層會議早已經明確表示,在航空裝置的生產規模上依然以保持現有規模為主,這就意味著盧嘉棟所提出的新建飛機制造廠方案根本不可能透過,既然如此,徐源和錢磊也是愛莫能助
如此一來,尋求國家支援的路線算是徹底堵死了,不過盧嘉棟並沒有氣餒,不管怎麼說,盧嘉棟也不是那種遇到苦難就退縮的人,既然一條路走不通,就再換一條路,捷徑走不了,那就繞點彎路,總而言之條條大路通羅馬,必然會有一條可能達成目的道路。
於是在閱兵結束後的國宴上,他找到了曾經並肩戰鬥過的老熟人,如今西南航空所所長楊弘毅,心想著既然不可能在萬山軍工聯合體的基礎上,擴建飛機制造廠,那乾脆就依託西南航空所的成熟配套裝置和研發隊伍,實現自己的實現自己的設想,只不過,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縱使盧嘉棟想得再美妙,可面對現實,卻無奈的發現,自己的確想得太美了
“跟你說實話吧,小盧,不是不想將幾個配套廠借你,而是真的不行,這次閱兵你也看到了,地面的武器裝備何其壯觀!槍械、坦克、火炮、導彈,無不是進入世界前列,可你看看咱們天上的受閱飛機!”
老楊說著說著,猶如殭屍一般刻板的臉閃過一抹難以抑制的無奈和苦澀,嚴謹的眼眸中更是泛著痛心疾首的焦急,以至於音調也陡然提高,甚至急迫的說道:
“看著數量是很多,可細細數來,沒有一樣是與世界先進水平齊平的新銳戰機,先不說強五和轟六都是五十年代的技術水準,就算是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