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部分(1 / 4)

小說:超級軍工霸主 作者:白寒

甚至還有幾個無奈的嘆著氣,暗地裡搖起頭,就連與盧嘉棟堪稱忘年交的楊弘毅,也都微微的垂下眼簾,好似睡著了一樣,根本沒有聽到盧嘉棟究竟都說了些什麼,這般景象,別說是振奮,如果要不是廠房內的巨大噪音,估計在這種壓抑的沉默下,一大半的人都會睡著

沒辦法,向盧嘉棟剛剛陳述的那套高、大、上的主體研製方向,這些航空專家在以往的二十年當中即便耳朵沒聽出繭子,頭腦中那一根根強有力的神經,也早被無數的超效能指標資料搞得麻木了

諸如所謂的雙二六(即實用升限超過兩萬六千米,最大飛行速度超過2。6馬赫)、超一流的空中格鬥能力、極具前衛的超視距空戰能力、無與倫比的對地對海攻擊能力,從五十年代末開始,空軍、海軍航空兵以及航空工業部不止一次的下達一項又一項在紙面上無比輝煌漂亮的能行指標;

為此,向後論證上馬殲9、殲11(老型號,後下馬)、殲12、殲13等眾多戰鬥機研製型號,相關的指標資料更是一變再變,力求將新式戰機的效能指標不但要達到美蘇兩個超級大國新銳戰機的技術水平,而且還要有所超越,最終打造成舉世無雙的超級戰機!

這般遠超航空工業基礎,違背武器裝備發展規律的做法,到頭來只有一個結果,那就是瘋狂上馬的專案,因為無法實現,只能像一顆顆墜落的繁星,一個接一個的下馬,就算是勉強堅持下來的殲8專案,也因為技術和工藝的侷限,剛一誕生,便面臨落後、過時的尷尬境地

中國航空工業二十多年的風風雨雨,在座的專家們都是親歷者,見證者和聆聽者,領導們的初衷和心意或許是好的,但急功近利,不切實際的做法,卻一次次讓滿懷希望的進步,最終淪為停滯不前的原地踏步,現如今,站在黑板前的年輕人也是一位領導,而且還是一位國內絕無僅有的綜合性軍工聯合生產體的領導,或許他在兵工行業有著無人可比的權威性,但在航空領域,卻

“畢竟隔行如隔山,盧嘉棟就算在兵工領域建樹頗多,但在航空方面實在是善乏可陳,多功能戰鬥機,這和以前的超級戰鬥機有什麼區別?唉看來這次新機專案,又是要重蹈以往下馬型號的後塵了”

專家們嘴上雖然不說,但心裡卻早就泛起嘀咕,都知道盧嘉棟在兵工領域有著非凡的成就,如今部隊大批次裝備的78式突擊步槍、行動式火箭筒、52倍口徑155毫米加榴炮、新式模組化火箭炮,無論是官兵的反應,還是在實戰當中的表現,都讓人不得不對這些先進裝備的締造者——盧嘉棟由衷的豎起大拇哥;

然而正所謂術業有專攻,盧嘉棟即便是再強,也只不過侷限於兵工領域,技術含量更高的航空領域他又怎麼能懂呢?除非他是傳說中的天神下凡,否則就算盧嘉棟再天才也是枉然,更何況無論從哪個角度上看,盧嘉棟都是一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凡人,要不然也不會說出那番絕對高、大、上的“豪言壯語”!

於是乎,不少專家心下黯然,甚至有些後悔,而事實上,當他們接到調往新成立的萬山航空研究所時,心下就有些不情願,只不過他們大部分人不是因專案下馬而被零落,就是由於步子太大而遭雪藏。

其處境與運十設計團隊別無二致,都是一群“不融於世”的“另類人員”,要不是因為如此,他們也不會來到這個草臺班子似的航空研究所,只是沒想到,新研究所並沒有所謂的新氣象,年輕的領導跟二十年前的也沒什麼兩樣,都是隻會誇誇其談,緊盯紙面資料的外行

枉然的都有些決然的專家們依舊沉默著,只是眼神時不時的向著一個方向瞟著,那是萬山航空研究所所長楊弘毅的座位,如果非要找一個讓這行航空專家心甘情願留在此處的絕對理由,所長楊弘毅絕對算得上是絕無僅有的一個!

因為他的技術夠專業,學術夠嚴謹,研究夠踏實,雖然在十號工程的選型中敗北,可沒有任何人敢因此而小瞧楊弘毅半分,也正因為如此,當面對盧嘉棟很是“不專業”的知道言論時,所有人的目光便聚焦到楊弘毅的身上,想看看這位新任的老所長該如何應對年輕年輕領導者的意志

應對?怎麼應對?別人不知道盧嘉棟在航空領域的造詣,楊弘毅卻心裡清清楚楚,當年在研製130毫米棗核~~~彈時,盧嘉棟便展現出極具天分的空氣動力學造詣,要不然那款看似簡單,實則極考驗空氣動力學理論研究成果的新型彈種,也正因為如此,盧嘉棟在航空領域也應該不陌生;

然而此時此刻,盧嘉棟怎麼會說出這樣的話?即便是不懂航空技術,僅憑盧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