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大明之路
以王守仁為主導的上海海關、唐寅為主導的天津縣,採用公務員制度試點了3年之後,在北直隸、南直隸兩地開始推廣,全民可以參與,但要有初中文憑,因為有很多知識都是初中的知識,有很多原本儒家的學子,都報名到初中學習,回爐再造。
秦睿採取的策略就是分而化之,利以誘之,吏員和公務員是幹一樣的事情,但是地位和待遇不一樣,公務員有晉升通道,上限不過七品,這也夠了啊,也算一級官員了。原來那些鬱郁不得志的讀書人,能夠透過這條路走上仕途,也算光宗耀祖了。
改革團結大多數人,讓大多數人收益,才能讓改革順利進行,潮流滾滾,順之者昌,逆之則亡。禮部改革為什麼會順利推行,因為除了禮部的權力縮小之外,很多人收益了,多了兩位尚書及相應的侍郎、郎中、員外郎、主事,一大批人受益了,禮部權力縮小,又有什麼關係呢?
為了彌補禮部權力的縮小,弘治皇帝將政策宣傳的權力,給了禮部,並創辦了一份《大明日報》,由禮部操辦。
程敏政也是給力,剛剛上臺就提出了《大明教育改革五年計劃》,將全國各地的蒙學、縣學、府學、州學以及南北兩京的國子監,以及希望工程,統統納入教育部管理範疇。
依據天津科技學院的模式,推出了四級學校體系,即小學、初中、高中及中專,大專院校。計劃用五年時間,在大明範圍內,初步實現小學免費義務教育。
教育部在南京、西安、廣州、開封成立了5所師範學院,為大明培養教師力量。採用“先有後精”的模式,即先行大批次培養基礎教育的老師,然後精心培育初中、高中、中專的老師。
同時在南京、西安、開封、濟南、南昌等地興辦高等院校,高等院校的教師是各個學校自行在社會上招聘,挖天津科技學院、五道口經濟學院、上海大學牆角的事情,天天都在上演。
工部在弘治十八年,成立一個電力司,徐經以從五品員外郎的身份,打理電力司,負責大明範圍內水電、火電建設,電力輸送、電力推廣等工作。
隨著五道口經濟學院的學生大批次的充實到了朝廷六部中,擁有超前思維、優秀思路的官員,開始提出各種規劃,推動高層官員轉變了理政思路,由按部就班改為主動出擊,直接參與到計劃的制定過程中。
地方上的官吏改成了輪訓,知縣、知府、知州、同知、通判都被召集到京城,接受為期半年的業務培訓,當然是分批進行。
軍隊改制已經完成,原有220多萬的軍隊,經過精簡最終留下了70萬,150萬人中大部分被蒙古建設兵團和遼東建設兵團消化,有一小部分被藩王招聘走,剩下的都是給了遣散費自謀職業了。
70萬軍隊以北部戰區實力最為強橫,全員30萬人,負責北直隸、遼東、蒙古等地,東海和南海兩支艦隊各5萬人,剩餘30萬人分駐大明主要府州,震懾地方宵小。
大明火炮技術有了質的突破,加農炮、榴彈炮、迫擊炮、艦炮都被研發了出來,已經小批次裝備部隊了,當然首先是負責京城防禦的三個軍,京城衛戍第一軍、保定衛戍第二軍、天津衛戍第三軍,三個軍區互為犄角,拱衛北京城安全。每個軍3萬人,總共9萬人,這3支部隊的指揮人員,都是弘治皇帝的死忠。
大明軍隊經歷了涅槃一般的重生之後,軍力有了巨大的提升,軍校首批畢業生已經進入到部隊,從基層軍官做起,軍隊的政治教育工作開始走上正軌。
這些秦睿都不會去管,秦睿只是作為一個推手,默默的去推動而已。
人民力量小組成員已經有2萬人,在多個地區都建立了支部,今年將召開第二屆全會,選舉新的領導機構,各地代表正在陸續趕往京城。
秦睿回到家中,和範子佩、顧夢蝶兩人,逗弄著不滿一歲的兒子秦博和女兒秦臻。
“子佩,過兩個月我們去崖州府度假如何?又或者到大明各地去旅遊如何?”秦睿試探性的問道。
“崖州?那麼遠啊,蠻荒之地有什麼好玩的?”在範子佩印象中,瓊州就是野人住的地方,官員犯重罪才會被髮配到那裡。
“哎,可不能用老眼光看人,崖州那裡有宜人的氣候、和煦的陽光、湛藍的海水、清新的空氣、柔和的沙灘、美味的海鮮,想想就讓人心馳神往。”秦睿想起後世三亞的宣傳片,一臉嚮往的樣子。
“真的嗎?夫君。”小蝶在旁邊插嘴問道。
“三年前,我安排人在那裡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