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大明之路
大明商業銀行宣佈在蒙古布政司捐建30所希望小學,用於蒙古族人民的教育事業,晉商在上述六地建立固定的羊毛採購點,採購羊毛。
這些都是秦睿在大戰之前就計劃好的,並將計劃透過朱厚照給了弘治皇帝,所以在大戰後的第一時間,弘治皇帝就下達了一系列命令,讓眾多文武官員很不適應,有御史上奏,說大明財政已經入不敷出,寅吃卯糧,已經不堪重負,請求弘治皇帝不要好高騖遠,應當腳踏實地,遵守祖宗成法雲雲。
弘治皇帝一句“祖宗成法中,凡官吏貪汙六十兩,梟首示眾或剝皮楦草,可行乎?”令眾大臣噤若寒蟬。自從韃靼歸降之後,弘治皇帝的聲望達到如日中天的程度,執政相較以前也激進了許多,畢竟時不我待啊。
弘治皇帝暫時不會去動文官,只要他們做事即可,畢竟現在的官僚系統還是能維護國家基本的穩定。
他現在的主要精力是軍事系統的改革,一群軍方大佬被拉到了紫禁城的暖閣中,召開軍事改革會議。弘治皇帝的近衛已經全部更替為獨立營的官兵,都是政治上拔尖,軍事上過硬的好手,這個訊號已經很明顯了,皇帝不信任勳貴,至於勳貴怎麼重新獲得皇帝的信任,就要看這次會議了。
弘治皇帝首先談了組建軍校的想法,理由很簡單,鑑於新的制式武器強大的威力,未來戰鬥模式將改變,因此必須對現有軍隊的軍官進行培訓,以後大明總旗以上軍官,必須接受軍校教育,才能任職。
英國公張懋和成國公朱輔在第一時間站出來支援弘治皇帝的想法,讓一眾軍方人士感到詫異,聯想到最近張懋和朱輔的怪異行為,用腳跟想想就知道兩人已經選擇站隊了。
弘治皇帝坐在御座之上,眼睛盯著與會的人員,開始觀察這些人,在心裡記錄起來。
其實大多數人只是為了利益而已,怕自己及後代的利益受損,都有猶豫之色。
“陛下,自太祖設立軍戶及衛所制度以來,我大明的將領皆是世襲,以此來確保將領對陛下的忠心。”遂安伯陳韶說道,“若以後軍官都自軍校出,如何確保將領對陛下的忠誠?”
陳韶這個問題說得很現實,皇帝需要一票人擁護,沒有利益,誰跟你混?從秦始皇起所有皇帝都採用封建制度,什麼是封建?封邦建國。周天子分封諸侯;歷代皇帝分封同姓王室或者公侯伯子男,都是封建的一種具體方式。如果貿然取消了,誰跟皇帝一條心?如果有人鼓動,失去了利益的人,會第一個起來造反。
弘治皇帝也深知這一點,所以在去年提出建設軍校時,不斷與勳貴談判妥協,畢竟自己手裡的籌碼不夠。現在有籌碼了,再談判會輕鬆很多。
“遂安伯所言甚是,忠臣之於國家,有可以為萬里長城者,有可以系天下安危者,朕必倚為臂膀。”弘治皇帝盯著陳韶說道,“然而,僅僅忠是不夠的,朕還需要良將,所謂一將無能累死三軍,軍校只是一個手段,朕要廣求精取,為大明培養一批忠臣良將的種子。”
“軍校的作用更多是培養基層軍官,至於高階將領,也要學習新的作戰理論,軍校中會有高階將領培訓班,專門培訓衛指揮僉事以上的將領,成績優異者可以繼續任職,成績不合格者降級使用。”弘治皇帝在御階之上,來回踱著步,說道,“另外為了確保勳貴與國同休,勳貴每五年可以派兩名親屬,從基礎軍官開始接受培訓,依照軍功優先晉級。”
弘治皇帝的意思很明確,機會我給你們,有本事就自己去拿。每五年2個名額,確保勳貴家族可以不斷向軍隊輸入人才,但能不能成材就看個人的了。
軍方的大佬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知道事已至此,最頂尖的兩個勳貴已經站到皇帝一邊去了,皇帝也給了相對優厚的條件,而且弘治改革軍隊的決心已經很堅決了,只得紛紛點頭同意了弘治皇帝建設軍校培養人才的計劃。
“另外,軍隊指揮機構設立軍事委員會,設立主席一名,由朕親自擔任,副主席兩名,由太子、英國公張懋擔任,委員四名,由成國公朱輔、魏國公徐俌、保國公朱暉、黔國公沐昆擔任,主席任職終身制,主席以下,每界任期5年,副主席、委員不能超過2界。”弘治皇帝把自己和秦睿一年多來不斷碰撞的結論開始講述出來,“中央軍事委員會負責指揮大明所有軍隊的所有行動。”
秦睿將後世的軍事體制直接複製給弘治皇帝,並利用一年的時間,透過書信詳細闡述了每個部門的作用和運作方式,利用穿插交疊的組織架構,這樣既能防止武將做大,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