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良棟用手一一指著兩位來客介紹,畢聞和黃達兩人又站起來向秦、範二位施禮。
“原來是畢先生和黃先生,幸會,幸會。兩位請坐。”秦睿站了起來,還禮。一聽原來都是技術專家啊,態度恭敬了一些,“吳二,上茶。”
吳二將茶送到了三位來客面前,退出門站在門口,隨時等待秦睿召喚。
“兩位能夠瞧得上科技學院,不遠千里而來,鄙人不勝榮幸。”重新坐定之後,秦睿笑著開口說道,“學院初開,需要兩位鼎力相助,如有任何需求可以隨時跟我或者趙組長講。”
“一定,一定。”兩人又要起身,秦睿擺了擺手示意不用。
“秦公子,你可不知道,畢兄和黃兄在行業中可是鼎鼎大名的人物。”趙良棟開口說道:“昨天你說了蒸汽機的應用開發方向後,我就去客棧與畢兄和黃兄聊起來,兩位對秦公子的思路非常認可。今天到學院看了發動機之後,又跟組裡的人討論了一下午,有了大致方向,所以我就帶過來跟秦公子討論一下。”
“哦,這麼快就有了方向?”秦睿很好奇。
“畢兄最近在嘗試將泥活字改成銅活字印刷技術,聽了公子所說的想法後,就覺得兩者可以結合起來?”趙良棟說道。
“銅活字?現在不是用鉛活字嗎?”秦睿記憶中沒有銅活字的說法,就開口問道。
“鑄字鉛也可以,錫也可以,只是材料耐久和字跡清晰度有所差別。”畢聞解釋道。“以往多用膠泥鑄字,時間一長就會變形或者字跡模糊。幾種材料試下來,銅字最為清晰。”
“原來如此……”秦睿若有所悟的點了點頭。
“黃兄家裡做水力紡車,效率極高,一次可以紡幾十枚紡錠子,在江南一帶很流行。”趙良棟又說起黃達,“水力紡車受制於流水的速度,轉速不快。今日黃兄看了蒸汽機之後,覺得蒸汽機轉速快,在紡車上有大作用。”
“居然已經有了水力紡織機?”秦睿開口說道,“這麼厲害!”
明朝就有水力紡機了?還是一次性紡幾十個錠子?這不是規劃化生產嗎?秦睿感到詫異。
在秦睿的印象中,在明清時候,都應該是手搖紡線車的。其實這也不能怪秦睿,秦睿對紡線的認識,也就是在歷史書中描述的抗日戰爭時期,359旅的南泥灣生產運動使用過,其他的一無所知。
“秦公子,水力紡機已經流行幾十年了,只是在不斷改進而已。”黃達解釋道。
“哦哦,我還以為現在都是手搖紡織機呢,”秦睿趕緊點頭,“那就更好了,說明連動結構有了,只要將水力驅動換成蒸汽驅動就可以了?我是不是可以這樣理解?”
“可以這樣理解,但紡機修改不是簡單的換個部件。”黃達苦笑說道。
“明白明白,所謂一理通百理明,專業的事還得專業的人幹啊。”秦睿自嘲道,“像我這種二把刀的人,只能提供建議,在行家的眼裡就是班門弄斧了。哈哈……”
“秦公子謙虛了。”畢、黃二人一聽秦睿這樣說,露出了一絲不安之色。
“趙組長,你記錄一下。”秦睿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慢慢思索著。
趙良棟從秦睿桌上拿起紙筆,準備記錄。
“以蒸汽機研發小組成員為主成立動力系,系主任暫時由你擔任,蒸汽機研發組繼續對蒸汽機的結構進行最佳化,效能進行提升;以畢先生為主,建一個蒸汽印刷組,負責蒸汽印刷機的研發和產品線研究;以黃先生為主,建一個小組,負責蒸汽紡紗機的研發和產品線實現;其他的幾個實用化方向,讓現有的人報名參加或者在社會上尋找行家裡手。”秦睿慢慢說道,“學生年滿16歲之後,可以進入動力系學習並實習,18歲後,視情況決定是否聘用為小組成員。”
“另外,以動力系為範本,看看學院中還有哪些專業可以建立院系的,規劃一下。”秦睿想了想,索性藉著這個機會將學校的體系搭建起來,“比如通譯人才,可以設立外語系,根據語種來設立專業;當然我只是建議,到時候在學校會議上討論一下。”
“好的。”趙良棟一一記錄好。
“我還有個想法,想將科技學院實施分級制度,分別為小學、初中、高中或中專、大學教育四級。”要改,索性改到底,秦睿心裡不斷思考著,“小學5年,學習認字、數學、音樂、體育基礎;初中3年,學習文學、代數與幾何、物理、基礎化學等知識;中專3年實行職業教育為主;高中是為大學培養人才做準備;大學主要以專業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