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站出來的那一刻,著實驚了元帝,她的沉靜,她的從容,她如花如玉的豔質,怎麼他卻從來沒有看見過,可她真的就在他身邊好多年。
人世間有一種無奈,叫咫尺天涯。以前是不懂,現在是酒醒日薄人已遠。一樣地抓不到。元帝望著她,一時間覺得整個漢宮的女人都比不上她。他突然愛上她。
後來他親自送她一程。
馬致遠的《漢宮秋》是這樣描寫當時的情景:
他、他、他,傷心辭漢主;我、我、我,攜手上河梁。他部從入窮荒;我鑾輿返咸陽。返咸陽,過宮牆;過宮牆,繞回廊;繞回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黃;月昏黃,夜生涼;夜生涼,泣寒螿;泣寒螿,綠紗窗;綠紗窗,不思量!呀!不思量,除是鐵心腸;鐵心腸,也愁淚千行。美人圖今夜掛昭陽,我那裡供養,便是我高燒銀燭照紅妝。
第七章 謂之彼岸,那麼遙遠(2)
馬致遠把他寫成了李隆基,恁般多情。
無論如何,這塞外是要出的,這番是要和的。有些事,一旦做了,即不能悔。所謂開弓沒有回頭箭。
昭君不知是走了多遠,身後的市聲漸遠,頭上唯聞大雁鳴。
一行人停下來,只聽得有人說:“啟上娘娘,來此沙漠之地,車輦難行。請娘娘換了馬吧。”王昭君吩咐住輦,換乘烈馬。
她在乘馬時的那一個翻身,真是美豔得驚魂,也似是跟漢元帝賭氣,離開了漢宮也不盡是怨,真還有一點縱馬於南山之陽,牧牛於桃林之野的曠達。
這是尚派的王昭君。靜如處子,動如脫兔,讓人不禁心頭霍然地放了心。料定她此一去必定不會逆來順受,不會受欺負,她會好好保護自己,把和番之行只當成是一次觀光。或是一次侵略,她不過是先行官而已。所謂“放聲哭出雁門關”,只是一種鄉愁。
這一日來到了漢陵。
漢陵雲橫霧迷,氅下朔風吹透征衣。真真是西風慘照,漢家陵闕。尚先生把她放在這樣一種大的意境裡,是以氣象勝。
昭君扶玉鞍,上馬啼紅血。今日漢宮人,明朝胡地妾。
回眸一顧,遺世而去,傾國傾城。
漢陵位於咸陽原上。咸陽原指的是秦時都城咸陽之北的平坦開闊處。西漢時,曾設定過五處陵邑,始有“五陵原”之稱。西漢以後,此處不但自然風景迷人,又是人世的繁華之所,成為遊俠縱轡的勝境,著名的文人佳麗的*消遣之地,白居易詩中的“五陵年少”,李白詩中的“灞陵傷別”,都是說的此地世景風物。
昭君才不過走到離長安不遠的咸陽,便已有生離死別之感。
這一日到了汾關。
烈馬至此,踢踏不行。
昭君因問:“馬為何不行?”
馬伕說:“南馬不過北。”
王昭君觸景生情,感慨不已。
好馬通人性,它戀著故園鄉土,它可以不過,人卻不可以。人不如馬。
慢說道人有思鄉之意,
馬呵,豈無戀國之心,何況人乎?
慢說是個人,就是馬到關前,
馬到關前,它就步懶移。
人影稀,
只見北雁南飛。
冷清清,朔風似箭,又只見曠野雲低。
汾關,是古地名,在《水經注》上方能查到,俗謂之雀鼠谷。
雀鼠谷顧名思義,謂其道路險峻,只有鳥雀、鼠類才能透過之意。在山西介休之西南。位於汾河峽的南口,向來為南北交通襟喉要道和戰略極衝。古來發生於雀鼠谷的兵爭,大大小小不下二十餘次。上古時代天下“九塞”之首的“大汾塞”,亦正指此關。三千年風雲滄桑變故,江湖風惡,黃葉紛披,人來人去,唯此關見證。
昭君駐馬,幽幽地說:“可曾望的見家鄉。”
馬伕回說:“來路遠了,望不見了。”
王昭君帶轉馬頭。
轉眼望家鄉,
縹緲似雲飛。
又只見,海水連天,野花滿地。
愁似,雁門關上望長安。
總有那,巫山十二難尋覓。
通觀全劇,昭君的唱詞裡也只一個“愁”字,可若親眼一觀舞臺上的昭君,會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可嘆尚先生的“美女騎烈馬”不能搬於紙上,讓人目睹。這一折裡的武打身段是最好看的,尚先生是最會文戲武唱的,他在這一節里加上了鷂子翻身、趟馬疾馳,俯衝圓場等屬於武功技巧的高難動作,賦予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