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愉悅,這樣才算是達到了目的。這一個石磨就走出於這樣一個方面的考慮才買回來的,老人們早上起來,可以自己動手磨點豆漿做早餐?這樣既可以活動一下身體,又能喝到自己親手烹製的美味豆漿,可謂是一舉兩得。
要說最方便的莫過於使用現在日益流行的豆漿機,不過奉佳華還是不想讓電氣化把磨豆漿這樣一個充滿懷舊情緒的過程給省略了。相比那些從舊社會走過來的老人們,對於這個石磨的感情應該會比自己要更深吧?
為了藍鯨島和療養院的早餐豆漿供應,本佳華還特別是讓葛亞洲在莊園之中的山地找了一個山頭。專門種植優質的大豆。要知道,這些在陣勢靈氣範圍之中種植出來的大豆,多多少少都會帶著一絲絲靈氣,磨出來的豆漿可不是一般的豆漿所能比擬的。
絲絲的靈氣在香濃的豆漿之中瀰漫,每喝一口,人們都似乎能感覺到自己體會到了大山的味道,就好像自己站在半山腰的黃豆地中間,呼吸著空氣之中帶來的淡淡豆香氣息;一直以來,在藍鯨島有過住宿經驗的遊客,肯定是會對餐廳提供的現磨豆漿記憶深刻,因為這樣的味道讓他們在離開藍鯨島之後再也找不到了。
這一次建立療養院,舉佳華自然是不會放棄這樣一個既對老人身體有好處,又能彰顯藍鯨島特色的專案,因此小小的石磨就出現在療養院的一個角落裡面了。
當然了,除了石桌石凳以及石磨之外,療養院之中還添置了很多的物件。這一些無一例外都是在農村淘換來的,經過它們的裝點,整個療養院就顯得陳舊了許多。這也是徐穎設計理念的一種體現,畢竟若是整個療養院所有的物件以及裝修都是嶄新的,讓人看起來就總是會缺少一點點的人氣。
為了改變這種狀況,徐穎在裝修的設計方案之上,除了生活物資比如電器、寢具等等都使用新的以外,很多的擺設都是採用了經過清洗翻新的老物件。這樣做雖然是增加了一些成本以及花費了不少的精力,不過目前看起來的效果還是不錯的。
除此之外,療養院內外所有的植被,都是從別的地方移栽過來的,沒有一棵樹木是那種一兩年生的幼苗。就拿院子裡面這幾棵巨大的桂花樹來說,沒有十數年的時間,根本就長不到現在的樣子。藍鯨島方面為了購買這些樹齡較大的桂花樹,可是花費了不少的精力。就連搬運到療養院所在的位置,也頗走動了不少的腦筋。
不過先前的一些努力付出現在都已經是取得了初步的收穫,因為有了這些古樹的裝點,使得療養院看上去順眼了不少。當然了,一般來說這一個季節並不適合對大樹進行移栽,但是舉佳華仗著手中有陣勢靈氣的撐腰,依舊是讓員工們執行了這一個比較離譜的命令。
不過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凝討來的桂花樹。非但沒有出現任何水十不服而導。反而是顯得神采奕奕。旁人自然是看不出來,在陣勢靈氣的滋潤之下,這些桂花樹早已經是適應了這裡的水土,開始了嶄新的生活旅程。
整個療養院現在雖然還沒有人入住,但是也已經是開始營造出一種人氣,慢慢地,等到可以入住的時候,這裡就會變成一個溫暖的大家庭。再過十來天時間,等到療養院正式開放的時候,這些桂花樹就會這這裡的建築、植被完美地結合在一起,讓人再也分不清這裡其實是新建築。
療養院的悄然轉變讓舉佳華心裡暗自高興,就是原本對徐穎抱有相當信心的奉佳華,其實在整個療養院的效果出來之前,也是懷著一絲絲不自信的。要知道,這一個可是徐穎獨立設計的第一個方案,雖說有張海洋在旁邊提點,本佳華還是心裡還是沒底。
他就是擔心整個工程結束之後,徐穎的方案效果不是很好,那豈不是對徐穎的自信心有著巨大的打擊?
還好,事情並沒有變得很糟糕,倒反是整個工程結束之後,清新淡雅的裝修風格以及建築與周圍植被的完美結合令人稱奇。總體來說,徐穎的第一個。作品是相當成功的,雖說在一些細節上還存在著一絲絲青澀的味道,但是無疑是邁出了一個很堅實的步伐。
在這段時間裡面,島上的工程除了療養院的裝修之外,最引人關注的莫過於在山坳位置正在如火如荼建設之中的展覽館了。在地基打好之後,展覽館的建設就開始進入了一個快速的階段,因為地面部分採用了大量的鋼筋混凝土結構以及各種大型的鋼構件,使得建築速度大為提升。
雖然展覽館將來需要展出的都是一些古董文物,但是在工期以及現實的考量之下,本佳華自然不會死古板地把展覽館建成一個仿古的建築。因此在展覽